沧元图书网 > 穿越小说 > 诡三国 > 谁来谁看谁说谁心中的三国 第2485章才与财
  太兴六年。

  九月下。

  北地的草木刚刚开始枯黄而筹备了许久的青龙寺大论则是渐渐的拉开了帷幕。

  这一次不仅是关中北地本土的士族子弟参加还有来自于汉中和川蜀的并且也多了很多山东的士族子弟。

  整个青龙寺的大论, 将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普选。

  普选不仅是在选人也是在选经。

  并不是随便来一个人宣称自己有能力谱写注解就可以让他加入注解的行列的而需要有一个过程, 需要一個认证。

  这个认证二字, 是不是有一种比较奇异的味道?

  庞统等人并没有像是斐潜一样经历过后世的那种以认证服人的事件, 但是并不妨碍这些头脑一流的家伙立刻参透了其中的奥妙三下两下就搭建其一个认证的框架来。

  斐潜在一旁看到了也只是笑。

  毕竟和后世那种登峰造极的认证相比当下的环节基本上来说就是小儿科了。回想起后世那些令人恐惧的各种认证比如什么肉夹馍胡辣汤只要没有所谓认证的胆敢多加两三个字呵呵就往死里搞至于搞完了会不会反倒是对于这个铭牌有害那就不管了。一切都向前看么过去的错误就让他过去罢。

  选经也是如此。同样需要认证。

  在大汉因为今文经学的昌盛或者说是猖獗导致有很多经书都是莫名其妙的, 或许同样一个名字, 在不同的地方不同的家族里面就是不同的版本。这个问题在熹平年间已经是非常明显了, 也导致了不少的矛盾以至于最终出台了熹平石经。

  作为继承了老丈人遗产的斐潜自然将熹平石经之中的作为标准模板, 列入了正经的行列。当然只有这些正经是不能满足不断汹涌而进的这些士族子弟分配的就比如郑玄一个人就想要占据三礼

  所以必须要有一些旁经或是称之为傍经反正意思差不多就是在正经之外的那些经文而且参选的数量也有限制最开始的时候只有十本的名额结果便是根本不够分配差一点猪脑袋打出狗脑花来。

  按照这些参会的士族子弟的意愿他们甚至愿意选出上百本不同的经书来然而很显然斐潜并不会满足这些家伙的无聊愿望只是酬情增加了两个的名额。

  这些家伙自然又是不满再闹表示至少要想孔子有七十二贤一样有七十二本的经文然后被斐潜一巴掌扇了回去, 表示十二这个数字是代表了天地轮回岁月更替, 难不成孔子要比天地还大?

  于是这些人就只能是无可奈何的接受了这个结果并且开始为了十二根肉骨头相互撕咬打了起来

  于是在青龙寺之中就自然而然的形成了一个个的小团队。

  这些小团队内部未必所有人都相互认识有可能是根本都不熟悉但是因为相互之间学习的经文比较相近于是就渐渐的凑到了一起。而在这样争夺肉骨头的过程当中山东士族子弟就感觉到了数量上的薄弱所带来的的力量上的差距。

  因为斐潜这一方的士族子弟明显多余山东远道而来的人数所以在很多时候这些山东士族形成的小团队又不得不再次放下相互之间的隔阂组成更大一些的团队来和斐潜这一方的士子竞争

  原本冀州士子认为豫州人只会躺倒在帝乡身上吃老本而豫州子弟觉得冀州佬狂妄自大不知收敛然后冀州和豫州的人又鄙视青州人一身的海腥味徐州人都是乡下人反过来青州人徐州人觉得冀州和豫州天天拿着他们缴纳的赋税吃喝玩乐还不干正事

  而现在么这些人又有了一个共同坐在一起的理由。

  饮酒而谈尚始而欢。

  然后肚子里面转悠着各自的主意

  酒肆中有一名士子正在大声而论有的人在听有的人没有在听。

  这种情形在青龙寺在长安城在陵邑之中都是常见毕竟才刚刚开始普选很多士族子弟都希望自己的经书能够入选自己也就能够顺理成章的进入正解的环节而想要让自己的经书让更多人知道那就不可能闷着什么酒香不怕巷子深了甚至恨不得将自家的酒直接往旁人的鼻子下面塞!

  在青龙寺之中才刚刚举行了一场规模较大的聚会酒肆之内的话题自然就是围绕着之前的大聚会的许多消息相互议论纷纷。

  这一次正解大会擢选之人为何不论名望只论经学?一人略带了一些愤慨的说道吾有一友乃郡县名士乡野大贤远近皆闻名之如今竟然不分名望高低使得无名之辈得同台而论岂不是明珠混于鱼目之中乎?

  旁边一人倒也不在意此人是不是属于无中生友的类型他更在意的倒是另外的一件事情经书繁浩如渊如海此番普选又怎生选得过来?难不成大儒之贤不可一言而定?偏偏要如此大费周章?

  听闻此次普选郑公当之无愧之外水镜先生倒也名无其实其余之人便是相争不下川蜀汉中也有多人参选欲取一席之地也!可惜我山东大儒甚少至此!

  郑公岂非山东之士乎?

  呃?!

  这个我是说比如北海孔氏

  孔氏?呵呵哈哈

  汝好生无礼!有言便说讥笑何意?

  二位!二位稍安勿躁都是一家之人何必争执不下反倒是让旁人占了便宜?今有闻说是有正解首席次席之位某倒也是能多少知晓其意只不过这正解委员一职这委员二字究竟是怎生说法?

  旁边一人则是说道委员便是委以重任之人也又有穷源意委之意如今经文正解岂不是正当如是?骠骑以之为名倒也恰如其分。

  哦如此说来倒也恰当。

  多些解疑兄台高见

  哪里哪里

  嗨诸位!嗨!诸位!又有一人立起身躯朗声说道郑公威名四海此等首席倒也名副其实这水镜先生么嗯不谈也罢次席也是无碍但是这另外两次席之位又怎能是任由川蜀河东瓜分?

  川蜀之中何可称大儒?

  就是就是川蜀本无学士乃文翁遣相如传七经如此说来川蜀之士当尊称吾等为师叔

  哈哈哈

  文翁是西汉之时的川蜀太守。在汉景帝年间不仅是在农桑上有所建树开湔江口灌溉繁县农田近两千顷大力发展了川蜀的水利事业和农业生产同时他也在川蜀之中建立学校兴办教育并选送蜀郡俊秀之士张叔等一十八人去京师从博士学习归蜀后教授生徒因此大部分的汉人学子都认为川蜀的文化兴盛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的。

  但是实际上并不是如此。

  虽然说文翁确实对于川蜀的学术事业贡献很大但是川蜀学风之兴却是由来已久并非是从文翁一个人身上开始的而是川蜀之中原本就有一些渊源传承。

  川蜀之地其实在汉家学子心中和陇西陇右其实差不多都是属于乡下人的地盘是文明未开化的地区这也不是说完全的贬低毕竟川蜀之地和关中中原等繁华区域经济和文化上确实是有一些差距的。

  正是有这样的差距所以川蜀文化之中并不可能由一个文翁就能在一朝一夕之内弥补起来所以在汉武帝之时忽然出现了司马相如、王褒、杨雄这三位雄踞汉赋高峰之上的汉赋大家就难以全数都归功于文翁身上。

  其实司马相如等人是因为川蜀有过好几次的大规模的移民活动。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为了政治上的统治考量曾经将六国的豪侠贵族富商等大族迁往川蜀这其中自然也有大量的读书人。

  在西汉初期在政治斗争之中失败的也常常被流放到了川蜀甚至更远的区域这些流放的政治斗争的失败者也给川蜀带来了各种文化技术其中免不了也就有儒家文化黄老之学等等。

  同时在加上司马相如等人在那个时候刚好契合和汉武帝的政治需求和当时在政治朝堂之上的那些黄老之学的人并不相同而且司马相如等人也发现了这一点便是激励的配合汉武帝进行鼓吹。其实也就是符合了汉武帝心中的春秋大一统汉家六合风九州共贯文汉武帝不仅是要在政权上加强统治而且也要在精神文化上进行一统。

  从这个角度上来说汉代川蜀的儒家文学人物是先天渴望着和政治媾和的因此在斐潜召开了第二次的青龙寺大论之后这些川蜀之中的人物便是绝对不允许错过了

  管宁在一旁独坐等吃喝完了之后便是微微摇了摇头招手叫来了伙计结算了餐费便是站起身向外而去并没有对于酒肆之中那些山东士子的串联商议说是要去川蜀士子的讲经会上砸场子有什么兴趣。

  谷髧

  但是管宁猜测这些家伙可能七八分都会折翼而归

  这些山东士子想要分一杯羹这个愿望很正常但是他们很多人并不清楚有时候并非只是单纯的想要就能够得到的

  他们很多人想要参加只是连成为候补的资格都没有。

  越是了解管宁便是越发的佩服骠骑大将军确实谋略深远。学宫考试大比然后青龙寺大论这么些年下来关中河东之地已经是积累了大量的学子这些学子甚至比那些山东之人还要更强。

  虽然管宁不愿意承认但是不得不说学习和不学习或是在有压力的情形下学习和吊儿郎当的随意学习完全就是两码事。

  因为有考试这个标准在头上学习得好不好就不是光靠一张嘴皮吹出来的多少是要有些真才实学的而山东士族子弟有考试么?即便是有也是走走关系走走过场嘴皮子上吹得山响都是信心十足但是真要是像现在这样同台竞技

  管宁知道自己来这里的目标所以他的所有行动都是围绕着这个目标来进行的但是他发现很多山东士族子弟竟然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也不清楚自己擅长什么更多的时候只是聚集起来起哄成为台下那个负责鼓掌喝彩的一份子。

  上一次青龙寺大论之后便是使得关中河东读书人大增而现在这一次呢?

  一年后三年后五年后或许那个时候关中读书人的数目反倒是要多过了山东?

  这将是一个可怕的结果。

  而那些山东士族还在做什么?

  许县的事管宁难以知晓。

  但就长安三辅来说斐潜已经隐隐的成为了无冕之君。

  手中有兵权头上有天子的分封不管山东之人愿意还是不愿意承认骠骑大将军都已经成为了关中等地的主宰。

  从衣食住行到律法道德从军事器械到文化文学似乎所有的一切都在按照某种方式依据某条道路在运作着。

  骠骑大将军似乎很少露面名义上也都是各个官吏在进行运作但是管宁觉得这些官吏都在自觉或是不自觉的按照骠骑大将军的谋划在走

  而山东之地么既没有这个能力也不能被人信服更没有像是骠骑大将军一般的对于整个组织支撑的威望。

  即便是曹操也是不能。

  管宁缓缓的沿着街道往前迎面来了一队巡检。

  巡检骑在马背之上缓缓的踱步向前目光四下巡视着。其中为首之人的目光和管宁的目光碰到了一起。

  管宁微微颔首拱手施礼为首的巡检虽然不认识管宁但见管宁身穿文士衣袍又是如向自己行礼便也客气的在马背上拱手点头还礼随后就交错而过。

  这真是文武双全啊

  管宁看着这一队巡检而去。

  随着骠骑大将军的大阅兵庆典关中三辅的普通百姓的从军欲望进一步得到了提升。每年到了冬季农闲之时便是会在各地郡县开始征募新兵。

  而这一次都还没有到时间募兵所之前都已经有人提前报名排队了

  这简直是让管宁瞠目结舌无言以对!

  山东什么地方会有这样的情况?

  山东之地更多的是农兵就是那种平日里面都是在耕地然后遇到战事了便是按照郡县的情况抽调指派一些人去从军大部分会成为军中劳役也有一小部分会成为了兵卒。

  更可怕的是关中三辅的这些农夫竟然很多人是为了能当上兵而欣喜而为了落选而悲伤

  这就有些让管宁骇然。

  当然管宁也是能够理解毕竟除了大阅兵这种精神上的激励之外斐潜同样也给出了足够的物质利益。一个普通的兵卒的军饷就足以让大概一个三口之家无忧而若是在军中略有建树提升为为了队率屯长军侯等军官那就几乎是从百石到三百石的俸禄不等几乎等同于一个不错的小吏职位了养家更是没有什么问题。

  这一点管宁觉得别处很难学因为斐潜现在很有钱。

  看着几乎是每日都繁忙转运的商队看着关中三辅周边产量不断提升的农业管宁觉得莫说是养这样一支军队就是再多养上一倍的兵卒只怕骠骑大将军也是担负的起。

  管宁想若是中原再有大战斐潜想要进军只怕到时候

  天下何以挡之?

  这很可怕。

  幸好管宁觉得斐潜现在的想法似乎并不是追求一时的胜负而是更在意维系天下的均衡稳定。

  管宁这种成长于山东也经历过中原战乱的人在目睹了关中三辅的种种不同之后得出了一个他认为极为正确的结论。

  骠骑大将军定然有大胸怀

  管宁抬起头看着四周三三两两三五成群在街头在酒肆在水井边正在讨论或是在专心听着宣讲的那些人想着普选在即的青龙寺大论忽然心中萌生出了一个难以抑制的想法说不得这一切都将让大汉改变最终会促使天下焕然一新?

  似乎有个人影在面前晃动然后有个声音传来管兄?管兄?

  啊?管宁回过神来定睛一看哦卢贤弟何事?

  我出来买些东西见管兄呆立于此卢毓上下打量了一下管宁管兄不是去了青龙寺么?可是遇到什么事了?

  管宁吸了口气点了点头略有所思的样子忽然对着卢毓说道此番青龙寺大论你我必须参加!而且

  管宁转身望向了青龙寺的方向需争一争这个委员之职!

  啊?卢毓愣了一下管兄有此愿自然是只不过要在青龙寺之中开场宣讲这开销

  管宁笑道莫非贤弟忘了我们前几天来的贵客

  嗯?你是说王兄?

  正是王兄可是有大财啊

  这这不好罢?

  如此紧要之际岂可拘泥一时?管宁大步向前我已经想好了来来随我前去寻找王兄详细分说

  什么想好了?

  想好怎么花王凯的钱了么?

  卢毓有些不知道该怎么说但是见到管宁如此说似乎也不像是儿戏也不由得跟着往前而行【本章节首发沧元图书网,请记住网址(https://Www.CangYuanTu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