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元图书网 > 穿越小说 > 诡三国 > 第2166章国之四维
  经查,三辅各地,均有不法之事……

  诸葛亮将一份长长的清单递送到了郑玄的面前。

  以贪腐为最。骠骑下拨钱粮安置流民,或取之自用,或以次充好,或克扣减免,不一而同……

  一条条,如同血泪。

  或许对于贪腐之人来说,这点钱不都是些小钱钱么?拿一点用一点,怎么了?

  值得这么大张旗鼓么?

  这些资料斐潜都看过了,所以斐潜慢悠悠的喝茶,然后示意护卫也给诸葛亮来一份。

  诸葛亮拱手谢过,然后往下首一缩,也不多言。

  郑玄手抖抖的翻看着。

  纵然郑玄修身养气也是有一定的境界了,但是在看到这样的一份清单之后,依旧是有些难以掩饰的怒气显露了出来。

  因为汉灵帝的影响,很多汉代的官吏收受贿赂,买卖好处已经是几乎明目张胆了,有的还稍微掩饰一下,有的甚至连掩饰都懒得做,所以诸葛亮很容易的就收集到了一大堆的问题,一一都记载在了小本本上。

  斐潜在一旁,脸上不悲不喜。面对贪腐,终究不是一件令人愉悦的事情,或许有这么一种说法让人泄气,华夏文明有多悠久,那贪污历史也就有多悠久,华夏五千年文明史,也伴随着五千年的贪污史!

  当然,国外也是如此,甚至还更严重。

  只要有政治制度,贪腐问题便似乎是个永远绕不过去的坎。

  它就像小小的癌细胞,开始并不显眼,等人们注意到它时,已经长成一颗颗的毒瘤,并且呈几何级增长。用不了多久,就可以把一个个看似庞然大物的王朝彻底摧垮。历朝历代对此也是高度重视,把吏治当做头等大事来抓,可惜效果并不明显。

  即便是见到旧朝因腐败而亡,然而新朝也鲜有接受教训的,也就从一开始的时候,就走上了相同的灭亡道路。

  贪腐之由,盖因有三。

  斐潜缓缓的说道,其一,入不敷出。

  这是最为基础的因素。

  许多官吏最开始的时候,未必想要走贪腐的路子,很多时候是因为发现不贪腐,就没钱用了……

  除两宋外,文官的俸禄普遍不高,最低的当属明朝。明朝,县太爷的年俸禄不过90石大米,每个月7石半,自己一家子吃,大体上还够,可问题是要注意古代的俸禄和后世的工资不是一回事,这些国家给与的俸禄,往往还要拿出相当一部分来给别人开工资。

  读书人十年寒窗,学的都是孔孟之道,若是经书则是朗朗上口,但是具体政务么,处理起来就是个棒槌,因此除了经书之外的事情,这些新上任的文官大都还得自己找人来替他们做。

  也就是所谓的师爷,而且至少得请两个。

  一个管刑狱的,叫刑名师爷;一个管财政的,叫钱粮师爷。

  师爷和县太爷不是上下级关系,而是雇佣关系。他们的工资朝堂自然不负担,都得县太爷自己掏腰包。同时,为了县太爷自己生活舒适,除了聘请师爷之外,还得雇文书、账房等等秘书班子,而且这些师爷也有自己的一家老小,所以加起来的生活开支,就是一笔固定的消费开支。

  究其根源,乃职重人轻是也。斐潜说道,一人之力,便是勤勉,夜以继日,亦有尽时,终不可全,故而求全责备,不如退而求其次……

  因为能力不足,就不得不请人帮忙,而帮忙的这些临时工才不会有什么顾忌,过了这村就没这店,有权不用难道还等着挨饿么?

  即便是能力强,一个人每天能工作的时间也是有限,一般的小村子小乡镇一个人或许忙得过来,大一点的县郡,或是更大的地区,一个人即便是再有能力,也无法面面俱到。这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并不以个人努力或是不努力而改变。

  故而……县设四曹,户,农,工,商,皆归县令所属,各四百石,郡除此四曹外,另有吏、兵二曹,亦四百石,归太守统属。斐潜缓缓的说道,新任之人,归各曹历练,三年一任,任满考核,择其优者方可擢升郡守县令,平者调,庸者下。

  不是一个人管不过来么?

  那就干脆将原本的职责拆分出来,给县太爷和郡太守配上一系列的副手,而且还是朝堂给俸禄。

  郑玄闻言愣了片刻,然后叹息道:恐是不易也。

  斐潜忽然笑了一下说道:原本不易,如今不难。

  郑玄愕然,然后摇头苦笑,此乃郑伯克段于鄢乎?

  斐潜笑而不答。

  其实在俸禄这个问题上,有时候并不能完全怪这些官吏。

  注意,是有时候。

  比如在封建王朝之中,一般来说都是实行回避制,做官不得在家乡,得去千里之外。驿站自然是有,但是条件么……所以既然有了驿站,朝廷自然不管路费,一路上若是想要改善一下生活,就全靠同僚互相招待,若是今日不出钱招待别人,下次自己去某地或是下属去某地办事,就等着喝西北风吧。

  而且即便是给路费盘缠,还经常被克扣。比如在明朝,是拿粮食和纸币来结算。粮食还算好,多少是硬通货,可大萌交钞,那可真是巨坑了,通货膨胀得和废纸差不多了,回家也只能烧火用。

  还有因为朝堂经济困难,亦或是发放俸禄的部门从中渔利,然后用各种各样的东西顶替原本应该发放的俸禄钱粮,有时用盐,也有用布匹的,甚至还有用胡椒的,反正什么东西在国库多了,就拿出来顶替俸禄。

  更霸道的是,不管用什么顶,都不按市场价走,全部是朝廷自己定价。例如在明成化年间,各地粮食短缺,朝廷就拿粗布顶替大米给官员发了俸禄,一匹顶一石。而市面上一匹粗布不过三四钱银子,一石大米至少值十两银子,这是让官吏都去啃布条充饥么……

  朝堂不按照章法随意胡来,又怎么可能让地方老老实实?

  贪腐之因其二,斐潜伸出了第二根手指头,人际往来。

  人肯定是有社交需求的,但是对于一个官吏来说,社交需求太高了,就肯定不是一件好事。有了迎来送往,吃了这家的回头就免不了要表示表示,多与少就看具体的官阶和权力。当然一身正气全然不表示也可以,这种事情在大多数情况下,是不会在明面上强迫某人一定要表示什么的。

  只不过不表示的后果,或许是办公经费永远领不到实数,岁末考核的时候总是出了差漏,官场之上提到名字便是人人摇头,风言风语总是不经意便是传到上司耳朵中,就算是想要去找长官辩解申述都未必有机会,因为门房也是要门敬的……

  而改变这一切并不难,只需要把指缝稍微张开那么一点点。原本敌对的同僚马上就是朋友,家人生活质量会成倍提高,年终考核永远优秀,在上级面前也会有意无意的得到举荐和重用。

  而且,这么做也不怕被人发觉,就算被发觉了,也不会有人跳出来指责,甚至还有旁人相互维护……

  因为这就是交往出来的一个圈子,贪官的圈子。在这个圈子里面的人都是贪官,所有人都在贪腐,而且贪官非常愿意扩大这个圈子,通过正常的人际交往作为遮掩,形成一个巨大的体系。

  既为朝堂重臣,掌管地方民生,户可有编,农可有获,工可有用,商可有丰?其有暇至此乎?三日一文会,月旬便举宴?斐潜淡淡的说道,郡县之职,年唯二宴,冬末开春宴,秋获丰登宴,一为始,一则终,除此二正宴之外,皆列为私宴,所宴何人,所费几何,直尹登记于册,追索核查。

  郑玄下意识的想要反对,可是想了想,却摇了摇头,说道:骠骑此法,亦是知易行难……

  终归是先有章程,方得规矩。斐潜轻轻敲了敲桌案。

  郑玄知道,官员如果隔三差五的就开宴会,显然不是什么正经官吏,这个没有问题,但是三人五人聚会小酌,算宴会么?不算宴会么?这要说起来,就是一个非常难以确定的界限。

  而斐潜所想的,并不是一味的制止所有的宴会,而是禁止明面上的公款吃喝,拿着公家的钱,然后开自己的宴会,顺带扩大自己的腐败圈子?这不是摆明了欺瞒斐潜,拿斐潜就是个傻子来蒙混么?

  斐潜伸出了第三根手指头,贪腐之辈,之所以横行无忌,盖因所得甚多,所罪极少也。故贪腐之罪,不得先请。三审而定,但凡属实,便是昭告天下,某族某氏某人,因某某事,贪腐几何,所做何为!其妻子皆充劳役,以偿钱粮,三代之内,不得为官!

  郑玄忽然觉得有些牙疼,捂着腮帮子不说话了。

  统治阶级自然是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但是对于挖自己墙角的叛徒,还需要维护么?

  关键是挖自家墙角的,竟然不只是官吏,还有皇帝……

  比如辫子朝的盖章狂魔牛皮藓。

  牛皮藓就是太闲了,太舒服了,年纪轻轻就掌管了那么大一个帝国,爷爷巩固江山,父亲充实国库,他只管大手大脚。

  然而败家子实在是太能败家了,到了晚期的时候败得差不多了,就巧立名目,搞出了议罪银,说白就是官僚犯事能拿银子抵罪。

  谁敢说个不字?只能乖乖掏钱。

  谁敢和脑袋赌博?懂行的,就去找和珅,只有和珅才知道牛皮藓的心思,只不过和珅也要收个信息费。

  似乎看起来双赢,官员顺利过关,皇帝白白拿钱,还得一个仁君的美誉。实际上这笔钱还不是算在老百姓头上?饮鸩止渴、动摇国本的这种事,也就这辫子脑袋,神奇脑回路才能想出来。

  因此斐潜才特意提出来,贪腐之罪不可以任何理由进行饶恕。

  郑玄叹了一口气,说道:骠骑可知若真如此……郑玄瞄了一眼诸葛亮。

  斐潜点了点头,说道:故而某令斐子成自尽。

  郑玄摇头,停顿了片刻,又是摇头,却不说什么。

  斐潜缓缓的说道,自秦之始,便有监察,以应官吏腐败,大汉亦有刺史,原意亦为监察地方,抑制腐败,然事与愿违……越是监察之人,便越是容易腐败……

  一般来说,这些监察机构在最开始的时候固然有一些作用,可是因为监察机构无人可以监察,而在面对着这种类似于皇权的力量面前,自身的腐化也是最快,造成伤害的甚至比一般的腐败还要更大。

  最终,封建王朝之中,这些本来用来反腐的机构,却演变成最大的腐败巢穴,反腐机构权越大,地位越高,腐败更甚。

  华夏封建王朝之中不是没有监察机构,而是监察机构也腐败了,故而反贪自然不可能成功,而腐败贪污也就成为了在这样的监察机构之下买平安的手段,花更多的钱买平安,然后去收刮更多的民财。

  皇帝不可能亲自去查处案子,搜集线索,他只能派钦差大臣代行。这无异于让钦差大臣和整个腐败的官僚阶层对抗,这种勇气,可不是每个人都有,而且很多时候皇帝自己都没有这个反腐的决心,有时候甚至只是政治交易而已。所以,除了极个别的钦差大臣之外,大多数钦差大臣,都是怀揣圣旨来索要好处的。

  大家都心照不宣。

  反正天下是皇帝的,你我都是打工仔,同朝为官都不容易,莫把事情做绝。皇帝那里,随便写个奏折糊弄一下就可以了,反正他也只会看奏折。

  至于钦差大臣么,就是要好好招待的,孝敬银子也是万万不敢少的。所以在封建王朝之中,往往是朝堂反腐,越反越腐,朝廷肃贪,越肃越贪。反腐力度越大,老百姓被搜刮的越狠。平时拿的多贪官,遇到事情的时候,上上下下都能打点到位,自然有人帮忙说话,而拿的少的,未必全能打点得到,保不准就被拿出来竖立典型,毕竟钦差也是要抓一两个来交差的。

  而起在封建王朝之中,被处决的大贪也少之又少,很多贪官被揪出来的原因,往往不是经济问题,而是政治斗争失利。所谓贪腐,只是其罪状的附赠品。

  说实话,斐潜在当他想到这些事情的时候,甚至一度觉得很无奈。

  哪怕是斐潜开了上帝视角。

  坐视不管,无为而治?

  贪腐肯定是愈演愈烈。

  像是当下这样彻底清查?

  那是因为有诸葛,而且这只是一小部分。

  还有汉中,川蜀,甚至北地。

  斐潜转头问诸葛,孔明,郑公之意,汝可知之?

  诸葛亮微微拱手,语气平稳,显得十分的平静,在下知也。若是此令一出,骠骑或可无事,在下便是天下贪腐之敌,若落彼等之手,必然死无全尸……

  郑玄扬了扬眉毛,小友,那你……哎……郑玄看了看诸葛,眼神之中充满了复杂的情感,然后又转头皱着眉看了看斐潜,似乎是在为诸葛有这样的感悟感到赞许和心疼,亦或是感觉斐潜有资本家的嫌疑,黑心使用童工,欺骗纯真的诸葛小亮亮……

  郑玄也是老而成精的人了,所以对于这些事情,他也很是矛盾。

  一方面郑玄怀有公义,另外一方面同样也有私心……

  人么,总归是这样,好坏参半,黑白难分。

  只要斐潜一旦表示严抓贪腐,最先被拱出来的,必定就是斐潜身边的人,或是像是庞统诸葛这样的亲近之人,或是像是斐和那样的血缘族人,一定会先有这样的人,被抓住了确凿的证据,然后顶到斐潜的鼻子低下。

  来,不是要反腐么?

  就像是后世兔子国刚成立才两年,仅在兔国贸易部和财政部职工30余万人之中,估计贪污人数就占全体职工总人数的30%至50%……

  然后伟人10月份下令要严抓,11月便有人揭发刘张……

  或许只是巧合,或许不是偶然。

  国有四维,一维绝则倾,二维绝则危,三维绝则覆,四维绝则灭。斐潜缓缓的说道,礼仪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

  唉……郑玄缓缓的叹了口气,然后将诸葛亮的那一份报告塞到了自己的怀里,然后看着诸葛亮,温和的说道,……此等蝇营狗苟之事,小友资质甚美,其可因此蒙尘?老朽时日已是无多……这等恶人,便由老朽来罢……

  郑公!诸葛亮往前挪动了一下,离席而拜道,小子何德何能?怎敢得劳郑公?万万不可!

  此事与老朽多少有些牵连……毕竟亦为老朽弟子……郑玄示意让诸葛亮起来,然后转头盯着斐潜,只不过有一言奉谏骠骑……

  斐潜整理了一下衣冠,端坐拱手,郑公请讲。

  郑玄沉声说道:未制霸则小白,得天下则桓公。世事常如是!若其卒而衰,其德于怠,则胡宫不具,衅钟虫流!望骠骑时慎之。

  斐潜深深的吸了一口气,然后拱手而拜,谨受教。

  郑玄点了点头,然后摸了摸怀中的书卷,站了起来,昔日某不过是谓言得其要,理足可传尔,自知力难济,不得拯厄除难,功济于时……如今得此,亦算是略有创制垂法,博施济众!幸甚!幸甚!哈哈哈哈……

  郑玄言毕,便是大笑而出。

  天地一片洁白。

  郑玄向前而行,雪花飘落而下,便留下了一行或深或浅的足迹……【本章节首发沧元图书网,请记住网址(https://Www.CangYuanTu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