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朝廷遥封远在幽州的幽州牧兼太尉刘虞为大司马(上公之位),董卓由司空改任太尉,兼领前将军,加节,赐斧钺、虎贲,更封郿侯。
然后董卓联合司徒黄琬、司空杨彪一同携带鈇锧到朝堂上书,要求为建宁元年九月政变时被诬陷为叛贼的陈蕃、窦武以及次年在“第二次党锢”中被捕遇害的众多党人平反,刘协准奏,恢复陈蕃等人的爵位,并提拔他们的子孙为官。
这件事情对周晔和贾璜倒还是有利的,因为他们的妻子分别是窦武和陈蕃的孙女,这也算是为她们彻底恢复了名誉。
董卓亲近周毖、伍琼,原大将军府官员何颙、郑泰也成为其幕僚,董卓在幕僚们的建议下,亲近士人,征召名士入朝为官,比如荀爽、韩融、陈纪等人都被他征召了。
而远在交州的刘陶、郑玄、蔡邕也成为了董卓的征辟对象,不过他们三人对董卓的倒行逆施都十分愤怒,又岂肯接受他的征辟?他们不但没有接受董卓的征辟,反而写了文章,公开发表,愤怒的斥责了董卓。
同时,董卓又选拔大量名士担任地方太守等要职,比如韩馥、刘岱、孔伷、张咨、孔融、应劭、张邈等等,甚至不计前嫌,对厌恶自己而弃官而走的袁绍、王匡、鲍信等人授以太守,以示和解。
这是因为董卓不是士族出身,而只是一个武夫,并不被士族所尊重,可是他又渴望得到士族的尊重,因此,在他掌控了朝政之后,他反而开始讨好这些士族,为他们授官。
可笑的是,这些名士得到了官职之后,反而一个个都反对他,后来讨董的关东十八路诸侯里,这些人的名字大都在列。
在无人约束的情况下,董卓开始胡作非为,十月,董卓趁着何太后遗体下葬的时候,开启文陵(汉灵帝陵墓)时,使人偷取其中珍宝。
董卓仗着军权的威势,放纵士兵在雒阳城内劫掠富户,搜刮财物,奸**女。
十一月,董卓自拜相国,有“入朝不趋,剑履上殿”的特权,自此董卓在朝廷中的权势已经如日中天。
董卓又封自己的母亲为“池阳君”,设置令、丞。
董卓性格残忍,好用刑法立威。侍御史扰龙宗拜见董卓时忘了解除佩剑,董卓借题发挥,下令将其活活打死;又指使人将何太后的母亲舞阳君杀害,甚至将何苗的遗体从坟墓中挖出来肢解扔在园林之中。大司农周忠的儿子周晖听说雒阳变故,故至雒阳,董卓非常厌恶他,派兵将其劫杀。
张扬、曹操、卫兹等人都在地方招兵买马,试图对抗董卓执政,东郡太守桥瑁甚至伪造三公文书散发到各地州郡政府,陈述董卓罪恶,呼吁各地起兵反董,恢复刘辩的帝位。
初平元年正月十二日,董卓使弘农王郎中令李儒毒杀刘辩,以断绝桥瑁等反董联军的政治企图。
董卓在胡作非为,关东诸侯在谋划着讨董,周晔这段时间也并没有闲着,他在整顿交州内部,这也是为了之后的乱世做准备。
除了南海、交趾、日南几郡之外,交州其它几郡的发展程度都不怎么样,周晔自然要将南海的资源向他们倾斜一些,让他们加快发展。
另外,南海现在也并不是一点问题都没有。
周晔虽然一直在打击豪强,可是现在的南海,却已经有了豪强地主出现的苗头了。
豪强地主出现的标志就是宗族势力的兴盛,还有土地兼并,在过去,南海一直都在遏制宗族势力的出现,可是现在随着大量北方移民进入南海,不少同乡同姓的人为了在南海站稳脚跟,自然而然的就联合在了一起,形成了新的宗族势力。
而不管南海的授田政策多么好,也总有一些人家养活不了自己,有的是家里劳力少,有的是因病致贫,有的是家中主要劳动力意外身亡,有的是自己懒惰甚至是赌博等等,这些情况无论是什么样的社会,都是避免不了的。
这些养活不了自己的人家,最后只能是变卖田地,另外一些家里劳动力多,或者宗族势力强的人家,便收买了这些田地,这让他们的田地越来越多,这实质上就是土地兼并。
虽然现在南海的土地兼并的现象还并不算严重,只是出现了这样的苗头,可是周晔也十分敏锐的发现了,并且要着手解决这个问题。
如果现在不解决这个问题,等到真的严重了再来解决,那就太晚了。
这个时代北方的豪强地主到处都是,他们兼并土地,隐瞒户口,逃税甚至抗税,他们的税都被分摊到那些贫民百姓头上了,这就是目前大汉最严重的问题,像后来的曹魏名将李典,他们李氏宗族就有几万人,不知道控制了多少土地,甚至曹操都不能完全的指挥他们,他们在某种程度上是具有相当的自主权的。
一想到这样的景象,周晔就不寒而栗,如果历史再次进入了轮回,那他穿越这一遭有什么意义呢?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周晔首先出台了一条新政策,那就是累进税率,具体的讲就是将农民要交的税按他拥有的土地面积分成五档,人均拥有面积在五十亩以下的,就按十税一,五十亩到一百亩的部分,五税一,一百亩到两百亩的部分,三税一,两百亩到五百亩的部分,二税一,五百亩以上的部分,十税七。
这种税率的设计,就让拥有土地越多的人,交的税越多,若是人均拥有五百亩以上,每收十斤粮食就要交七斤税,这根本就没有赚头,刨除人工、种子、肥料等等开支,甚至是亏的。
另外,只要是在你名下的土地,哪怕你不种植任何作物,也需要交纳基础税,每亩地每年按当年南海平均产量,按累进税率来交纳赋税。
这样一来,还有谁敢大量兼并土地?土地的价格也会飞速下跌。【本章节首发沧元图书网,请记住网址(https://Www.CangYuanTu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