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元图书网 > 穿越小说 > 朕就是喜欢偷怎么了 > 第271章走火入魔
  当天刘志便让工匠和画师合作,画出了独轮车和滑轮的图纸,又担心自己记不清细节,便指示赶紧制造样品。

  若有什么问题,才好及时解决。

  董班一头扎进工部,与一帮土木工程方面的大匠,还有其他治理水患的专业人士一起,讨论研究提水闸门的结构。

  刘志这边也绞尽脑汁开始回忆,有什么现在能够用得上的简单器械。

  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的代表作品,是蒸汽机和珍妮纺织机的发明,说实话,他一窍不通。

  蒸汽机的原理还多少懂一点,也见过简单的蒸汽实验设备,这个倒是可以画个图纸,任凭工匠们去瞎鼓捣。

  不管用多少年弄出来,总是一个方向吧。

  至于纺织机,只模糊的在书上看过图片,确实一点儿也不了解。

  人类最划时代的发明,在普通人心中,绝对非发电机莫属,那个还真经常见到。

  小时候农村电力不稳定,很多人家都有这么一个,以备不时之需。

  这玩意儿容易坏,自己的爷爷经常手修理,基本上都是他在旁边打下手。

  所以对其结构了解得比较多,但提起发电,就必须绕不过石油的开采。

  没有柴油或者汽油作燃料,发电机也根本没办法运作。

  想起后世塑料带来的严重污染,他一直有些犹豫,古代人的观念和意识形态跟不上。

  石油的过早出现,带来的到底是便捷还是灾难,还很难说,思虑再三,决定把这一项目暂且压下来,等以后看情况再说吧。

  提起电力,他忽然就想到了一个与之类似的东西,沼气。

  在中国农村很提倡过一阵子,利用人畜粪便等废料,建一个沼气池,可以用来点灯照明,燃烧做饭等等,甚至还有大型的沼气发电厂。

  曾经,他爷爷家中就在号召下建了一个,刘志当时很感兴趣,修建过程中全程都有参与和观看。

  仔细想想,还能回忆起一大半。

  沼气是清洁的可再生能源,不会污染环境,不但能改善生活质量,还能用于工业发展,一举多得。

  刘志越想越兴奋,之前老抱怨古代生活不方便,黑灯瞎火的

  ,做个饭又烟熏火燎。

  最让他觉得不方便的是气味难闻,你别看电视里那些古代街道都是古色古香,美轮美奂的。

  可你只要在夏天走上一圈,保证各种臭味,骚味熏得你头晕眼花。

  即使他在里巷那边修筑了新城区,全部都有下水道和排水管,可一样挡不住排粪池里散发的美妙气味。

  哪怕是在皇宫里,除了几个主要的宫室有专人随时打扫之外,其余的恐怕气味也并不那么芬芳。

  可建立沼气池之后,一切就都能改观了。密闭发酵之后的沼气池,并不会有任何难闻的气味散发出来。

  豪门大户都有能力自建沼气池,穷家小富也可以几家联合起来修建,牛马场之类的地方,甚至可以将沼气储存起来售卖。

  而城里的沼气残渣可以专门收集起来,运往城外做肥料。

  沼渣肥力高,又没有细菌和虫卵,是优质高效的好肥料。

  至于郊区的农民就更方便了,当时都是祖孙几代住在一起生活,基本上家中都养了鸡鸭和猪羊之类的牲畜。

  所以原料充足,实在不行还可以加上一些厨余垃圾、生活废水,甚至是切碎的秸秆和青草之类的进行搅拌。

  刘志几乎一夜没睡,精神十分亢奋,一边回忆一边画草图,不停的按照回忆修修改改。

  终于完成了基本的图纸,又费心巴拉的写下了详细的修建过程。

  沼气池这个东西是修起来容易,用起来麻烦,民间形容说是三分修七分养。

  使用中的精心养护非常重要,根本偷不得懒,譬如平日里要经常揭开搅拌搅拌,使得发酵均匀。

  还要经常清洁沼气储存罐和沼气输送管,以免堵塞不通。

  池中还要经常清理残渣之类的,对于现代人来说,有更便捷的电力和天然气可以取代。

  所以有很多老百姓明明修建了沼气池,却懒得花力气去维护,以至于到最后成了个摆设。

  不过刘志相信,在古代这一点不成问题,只要技术成熟了,完全可以明文使用规定。

  对了,修建沼气池要用到水泥,才能达到密封效果,也不知道水泥研发得怎么样了,自从交给工匠之后,自己就很少过问。

  大半年过去了,想必应该有结果了吧。

  顾不上一夜未眠的劳累,刘志赶紧召来负责此事的工匠头目。

  一问之下才知道,已经研发了两三个版本,但工匠自己总觉得不满意,所以没敢呈上来。

  刘志听了也很疑惑,到底研究出个什么东西来了,便打算亲自去看一看。

  水泥研发的地点在郊外,刘志一行人轻车简行,秘密出游,到了地方一看,好家伙,到处的原料堆得像山一样。

  看着一堆堆的石灰和灰土、石膏、窑渣之类的东西,刘志神奇地居然有种熟悉的亲切感。

  若不是来来往往的工人穿着古代服饰,还挺有点现代小工厂的感觉了。

  工部负责此事的工头叫阮齐,是个做事精益求精的人,在他的展示下,刘志参观了这三个版本的水泥。

  光看外表,这三种水泥都挺像那么回事的,阮齐亲自演示,分别将三批水泥混合了同样比例的细沙,然后抹了三块水泥地。

  半个小时后,刘志看了看,发现三批水泥虽然都没有彻底凝固,但程度又各有不同。

  第一批还比较稀,用棍子戳一戳,轻易就能戳出个洞来,显然不合格。

  第二批与之相比,却矫枉过正,明显太硬了,还没凝固就已经有了开裂的迹象,也不行。

  第三批刘志感觉还可以,凝固得差不多了,软硬度也不错,要知道现在是大冬天里,凝固得慢情有可原。

  就是拉到现在,普通的水泥也就这样子了,唯一的缺陷就是比现代水泥粗糙些。

  这是受粉碎技术所限制,怪不得他,就这样已经完全能使用了。

  “第三批水泥,有没有已经硬化好的地面,带我去看看。”

  如此冷的天气,他可没时间在这里等着它彻底固化,只能看看成品效果了。

  阮齐赶紧将刘志带过去,那里已经用水泥打好了一块地面,又拌沙灰修建了一间房子。

  刘志仔细检查了一番,还好,没有开裂,只是他们还不懂得如何收光,所以地面看起来比较粗糙,不够细腻光滑。

  修好的房子比单用石灰和沙子的要牢固多了。

  阮齐却遗憾地道,“惭愧,这墙面比拌糯米汁的要差多了。”

  刘志一阵无语,谁都知道浇筑糯米汁墙的牢不可破,关键是你用得起吗,糯

  米产量低,价格昂贵。

  一段灰不溜秋的城墙,在粮食匮乏的古代,其造价可以用穷奢极欲来形容,连他这个皇帝都承受不起。

  还是水泥便宜又实用。

  “以你现在的技术,如果投入生产,每月能有多少产量?”

  这一点阮齐应该早就算过了,立刻就答了出来。

  “回禀陛下,若是建一个两百人的作坊,每天能出产大约两千斤。”

  他为人谨慎,所说的数量一般都是保守估计,古代工具简陋,生产水泥所需的煅烧过程,以及最后的粉碎过程,没有机械帮忙,都会很麻烦。

  尤其是粉碎,基本上都要靠人力加大锤来完成,严重拉低了速度。

  刘志皱了皱眉头,“若是用水碓,能否提高产量?”

  阮齐笑道,“回陛下,这本就是算计了水碓的速度。”

  东汉时,对于水力机械的开发,非常迅速,用来提水的水筒,舂米和粉碎矿石的水碓,还有用来带冶铁鼓风机的水排等等,都已经出现。

  刘志忙于国事,对于这些水力机器没怎么关注过,看来这是他的疏漏,水力资源开发好了,也能促进生产发展。

  此时的水碓还是单碓运作,转化率底下,他记得在历史课本上看过唐宋时期的连击碓,最多可以同时有四根碓工作。

  能够有效利用水能。

  实际上连击碓只在单击碓的基础上稍加改就成了,汉代人完全就是受了经验和思维的限制,没有想那么多罢了。

  所以只要他稍微指点一下,连击碓很快就可以建成,到时候可以用于矿石粉碎。

  水泥研发的初步成功,让刘志十分欣慰,也雄心勃勃,这东西太重要了,能大大提高建筑的牢固度和使用寿命。

  使得一些大型的水利工程,更加坚固,当然,最了不起的是用于道路固化。

  使得人类的交通有了质的飞跃。

  回去后,刘志又忙着改善水碓,一连多日他都沉浸在发明创造之中,忙得连年终官吏考核这样的大事情,都丢给秘书省、中书省和吏部尚书共同执行去了。

  董班的回归像一枚钥匙,开启了他对于机械发明的热情,一直忙到腊月底,他不仅改善了水碓,还顺便发明了水磨、水碾和水砻。

  这几

  样东西主要都用在粮食加工上,水磨用于粉碎小麦,比人力或者牛马的功效要高百倍,可以24小时不停歇的运转。

  水碾可以用谷物去麸皮等等,至于辘轳和翻车,当时已经有了雏形,只是还不够成熟。

  刘志与一帮工匠日夜研究,凭着记忆中的轮廓,加上现代人对于齿轮和连轴的熟悉,终于成功的把他们全部进行了改进,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等这帮工匠们都有了经验,他又给了一个艰巨的任务,那就是水力纺织机的建造。

  第1次工业革命的时候,英国正是靠着大量的水力纺织机和水力印染机,提高了羊毛纺织技术,经济迅速发展,从而走上了霸主之路。

  他对古代的纺织机确实是一窍不通,但水力通过链条带机器的原理是相通的。

  他相信,只要提供了思维轮廓,这些工匠应该能够把水力纺织机成功的鼓捣出来。

  他这番忙碌,让朝中许多臣子都有些不满,认为皇帝不务正业,奇技淫巧方面的东西,向来都让文人瞧不起。

  但现在皇帝却整个儿投入在里面,对其他的事情几乎不闻不问,颇有点走火入魔的感觉了。

  一时间不停的有臣子上书提醒他,希望皇帝能够放弃对这些稀奇古怪机器的研究,把自己的心思转移到朝政上来。

  这几年刘志的许多操作都给人留下了任性的印象,所以这一次也不例外。

  对于如雪片一样飞来的各种上奏,他采取了不闻不问的态度,根本就懒得搭理。

  反正也跟他们解释不通,说多了反而自己累,也正是因为这件事情,刘志开始思考,是否应该在学校里增加物理和化学方面的学科了。

  工业的发展就离不开基础的物理和化学,想当年他还没有跟那些小混混们结交之前,也是个三好学生,初中时还担任了物理课代表。

  所以许多简单的物理知识他都还记得很清楚,完全可以默写一本最基础的物理课本。

  这些基础理论方面的东西,能够开拓人的视野,将科学的种子散播在孩子们的心中。

  假以时日,未来也许会出现一批专业的物理人才,慢慢带大汉的工业发展。

  说做就做,熙元二年,除了在大年初一他出席了

  元日大朝贺之外,其余的时间都闭门不出,拼命的回忆中学时的物理和化学课本。

  由于年代久远,记忆已经开始产生偏差,所以很多东西都有些似是而非了。

  但科学这种东西掺不得半点假,也许对于他来说只是一些记忆模糊,可编成课本以后,有可能会引起误导,使得后人在科学探索的路上,多走很多弯路。

  最后要用无数的实践和经验,才能校正这些错误,代价实在是太大,得不偿失。

  还不如此时他多开脑筋,尽量的减少错误的发生,如果实在记不清的东西,宁愿从课本中删除掉,也不要毁人不倦。

  于是整个正月里,年轻的皇帝陛下,仿佛着了魔一般,整日扎在书房里,没日没夜地涂涂改改。

  这让郾太后和邓皇后都十分担忧,找机会跑去劝了两回,刘志都是支支吾吾地敷衍了过去。

  只说是在考虑国家大事,二人都是后宫女流之辈,不能干政,这么一说,也只能听之任之了。 <p/【本章节首发沧元图书网,请记住网址(https://Www.CangYuanTu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