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韩悦倒是隐隐有一分察觉,本以为是丹青水榭的考验有什么危机,没想到却是这件事本身就是巾帼书院的手段。
韩悦今日算是与吴客卿闹翻了,自然不指望她会明言,现在能指望的似乎只有之前来找韩悦合作的沈八娘。
原本韩悦是不打算与任何人联盟的,旁人什么目标韩悦不知,她只是需要一个安稳的环境,等待长大。
待赵均羽翼丰满,自会护佑韩悦。
有时候动静太大,本就自然成了众矢之的,韩悦越低调,才越是存身之道。
此次韩悦接触赵将军夫人,表面上看是不得已,实则是韩悦布下的一枚闲棋,扮猪吃老虎当然是极好的策略,但若是不发育一二,把自己真的变成了猪,才是真正的得不偿失。
有了这次的一面之缘,若是走到山穷水尽之处,还能以韩悦的身份,向赵夫人求援。
可这远水救不了近火,现在的燃眉之急是,搞清楚巾帼书院到底想要做什么?
在《大明崛起》中,巾帼书院大部分情况下都是一个背景板一样的角色,女玩家们若是选择加入,不过是多得到些外观首饰什么的,也因为此,大多数只有休闲党才会加入巾帼书院。
韩悦几乎与巾帼书院的玩家没有什么交集,谁让她大号是人妖,其中一个小号倒是女号,却走的是商人路线,两者也只是卖家与买家的关系。
不过在后续资料片中,巾帼书院不曾有什么建树,却曾经遇到过一次危机,似乎是有叛徒倒戈,那事件中巾帼书院损失惨重,听说丢了一个极其重要的重宝,以至于慢慢从第一序列滑了下来,最后成了观赏党,再也无能力插足天下争锋。
那个事故,与丹青水榭,与巾帼书院的长远谋划有关吗?
……
应州府,郭将军府。
“汉王殿下,敌军已经开始攻城,手下的兵士们第一时间已经顶上去了,可……”
副将想要说什么,郭将军很清楚,攻城的人是疯将军郑岩,哪怕他们准备充分,差别也只是城破的时间。
郭将军以为自己早早已经做好的准备,事到临头,还是感到脑袋一阵发晕。
“行了行了,能顶多久顶多久,你去安排一下撤退的事,该带走的都要带走,不能带走的也不要留给敌人,对了,你去寻一下我那不成器的儿子,看他跑到哪里去了,也不看看这是什么时候,还敢乱跑!”
这个儿子自从算计赵子璋不成,反倒日日听闻清远军的威风事迹,早就被嫉妒变的面目全非,郭将军自然心疼自己的儿子,可郭公子自己不争气,郭将军心中也清楚,自家的儿子算是真废了。
他老年只得这一个儿子,以后养老送终还需他摔盆捧牌位,哪怕再烂泥扶不上墙,他也不会眼睁睁看着他去送死。
也只能他这个老子,多努力两分,给他多留下些败家的本钱,也算是他这个当爹的对儿子最后的爱护。
应州府毕竟是兵家重地,哪怕郑岩真的厉害,也不是一时半会能打下来的,但各家都有各家的打算,有的觉着郭将军不会输,那就安心留下;有的觉着防范于未然也罢,君子不立危墙之下也好,后者都有了暂时离开应州府的打算。
陈氏早就得了四季馆消息,大部分族人是主张搬到清远去的。
陈氏与四季馆的牵扯,比外人以为的深很多。
许多陈氏不掌权的族老都以为,那个关系陈氏兴衰命运的预言,来自月轮,实际上却是陈老从四季馆得来的。
至于四季馆如何得到这一预言,便是四季馆的机密了。
其实之前哪怕没有应州府卷入战火之事,陈氏也有了换地盘的想法,否则他们早就如沈氏一般,投了郭将军,如何还作壁上观,默默承受郭将军的压制。
清远随着清远军的壮大,慢慢进入了陈氏掌权人的眼中,无论是距离还是清远早就筑起前线阵地,战火不会如应州府般,直接燃烧到腹地,都是最好的选择,而且四季馆在那里有些特权,他们陈氏过去,也不怕日子难过。
陈氏要走,最大的问题便是韩灼华如何安置。
所以,巾帼书院才会那么恰好开了丹青水榭,若说巾帼书院这是战前逃逸,可这个消息是在郑岩将军兵临城下之前,就公布了的,如何能这般揣度。
只能说应州府的聪明人,向来不少,该做的应对,不会比郭将军差到哪里去。
陈静姝自然是要走的,但远在昆山县的妹妹,该如何处置?
收到自家姐姐来信,陈瑾音便与夫君一同商量,现在应州府因为围城被封了,想要进去也难,到底是走是留,只能自家拿主意了。
“这应州府若是被元氏王朝占了,以后的日子可就不好过了,妾的意思是,还是随我那应州府的亲戚,一同迁移到清远,那里远离战火,听说百姓们的日子也好过很多。”
清远治下百姓的情况,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传到周边,应州府离清远不算近,但也是最早受到影响的地区。
清远虽没有称王封疆,治下却已经废除了元氏王朝的法律,重新颁布了一部简法,各县施行轻赋徭,与民休息的政策。
远离战火、农税又收的少,清远在百姓眼中,俨然是个世外桃源。
一些实在过不下去的百姓,都举家逃往清远,听说都得到了妥善的安置,陈瑾音的提议,自然令人心动。
昆山县无人行动,一方面是路途遥远,山贼水寇横行,担忧路上的安全问题;另一方面则是故土难离,除非真的活不下去,否则不会有人动了搬迁的念头。
小韩村却不同,他们在此安家落户也才几载,换个地方若是能过的很好,也是不错的选择。
陈瑾音的提议,让韩家不少人都动心了,可这其中绝不包括韩仲琼的母亲,韩二嫂的婆婆。
“不行,这地方是你父亲在世时选好的,而且待在小韩村还有族人互相照顾,你又在昆山县为吏,几年前一场搬迁,几乎耗光了家底,这些年好不容易攒了一些,不是这般挥霍的。若我们身处应州府,我绝无二话,可这里是昆山县,是小韩村。”【本章节首发沧元图书网,请记住网址(https://Www.CangYuanTu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