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元图书网 > 穿越小说 > 我在大康的咸鱼生活 > 第278章 ?? 大雪灾来临!【第一更!求订阅!】
  俗话说得好,快乐的事情一闪而过,不快乐却永远伴随在心中。

  大年初一柳铭淇大大出了风头,顺便带火了寿王,景和帝还颇为感受了一番幸福的烦恼。

  首先是寿王的几位讲读官纷纷来辞职,声称自己没办法和没资格教授寿王这种精通圣人文章的天授聪慧之人。

  皇帝当然是赶紧挽留。

  他可是知道这位“圣人门徒”的来由是什么。

  就是被鞭子给抽出来的!

  论真正的各种琴棋书画的知识,寿王还非常的欠缺。

  如果这些老师不教他,估计寿王很快就会陷入被柳铭淇全盘教育的恐慌之中,大喊救命。

  孩子的教育,一松一驰,还是很有必要的。

  但是马上巨大的压力就紧跟着来了。

  大雪灾!

  超级大雪灾!

  到了大年初四的时候,六省暴雪都还在继续,而且越来越烈。

  一个个的消息通过飞鸽传书汇总,朝廷终于确定了六省大雪灾的事实。

  哪怕是到了另一个世界的现代,大雪灾都会引发巨大的社会问题,就更别说在古代了。

  原本大部分朝廷官员们会休沐到正月十五元宵节过后,可此时也不得不赶来上值,商讨要怎么赈灾的问题。

  幸好此时景和帝手里的银子,已经增加了一千五百万两,大家对于这么大一笔横财还是很高兴的,至少是安心了许多。

  赈灾最重要的还是粮食,就跟后世一到大灾害的时候,必然是方便面几千万几千万包的往灾区运一样。

  人们只要有了吃的,那大部分的情绪就能控制住。

  像是我大明,陕西的匪患不断,一直折腾了几十年,不就是没有粮食吃的原因吗?

  试一试每个人发一百斤的粮食,他们马上就能稳得住了。

  可惜我大明无粮,无钱,官商无良、无德,还遇上一个疯狂折腾的皇帝,这才唱了一首悲凉的凉凉。

  大康朝廷做得很好的是,早在十二月下旬,便已经用疯狂的六百里加急,不惜人力马力的奔驰向了江南,向江南总督刘仁怀传旨意。

  虽然传递消息是用信鸽,但朝廷下达正式命令和旨意从来都是用驿站的驿马来传递的。

  因为这个才正式,才不容易出意外,更不容易被有心人混淆视听。

  否则有人假借朝廷的名义,自己用飞鸽传书给地方官吏,为自己牟利,那又怎么区别?

  敢袭击驿站信使的人或许有,但你让他们伪造一份朝廷文书、伪造一份圣旨,可能吗?

  这些都是特殊用纸,而且有严密的印章来印证,想要做到这么好的手艺,在民间可谓是几乎不可能。

  在六百里加急的情况下,圣旨不断击鼓传递,五天就能从京城狂奔到杭州,抵达江南总督府。

  现在这个时候,刘仁怀应该已经在积极筹备粮食,准备运往附近受灾的四个省份了。

  浙江的东面就是安徽和江西,这两个省的东面便是湖南湖北,这四个省再加上京畿地区,就是大康的腹部地带了。

  从浙江运送粮食到这四个省份,显然就是最划算的。

  如果有水路,倒可以通过大运河先抵达京畿地区,再从京畿地区往南面直达湖北,这个就比从浙江到湖北要快。

  可奈何现在才是正月初几的时候,大运河正处于枯水期,运送基本上都停滞了,根本比不上陆路快捷。

  而且浙江和江苏根本没有受灾,道路非常通畅,最适合作为赈灾的主力道路动脉。

  说起来,这一年的时间里,整个天下最忙的人肯定是皇帝。

  但排在第二位的,不是丞相曹仪,更不是忙得飞起的帝京府府尹苗炎,而是江南总督刘仁怀。

  本身江南总督这个职位担负的责任就很多,面对的环境就很多。

  不然也不会有“成功的江南总督必然是阁老”的说法了。

  能在江南这一片地儿都能操办得好,当一个副丞相是绰绰有余的。

  刘仁怀不但是把江南打理得井井有条,在赈灾上面也一点都不含糊。

  从三四月的湖北云梦泽水灾开始,再到七八月的蝗灾,再到现在大雪灾,每一次都要靠刘仁怀在江南积极的筹措钱粮,输送到这些地区,才能保证灾民的用度。

  嗯,说保证用度不好。

  应该是让他们能保命。

  能在大灾大难的年份让最底层的老百姓活下来,这样的功绩放在古代,就是了不起的功德无量了。

  刘仁怀之前最漂亮的一笔,就是在江南用一千万石陈粮,换取了五千万石的麸糠,将它们运送到了各个灾区。

  这可真正的是救命粮食。

  直到太子从两湖地区离开的时候,两个省份仍旧还存有两三百万石的麸糠可供使用。

  现在遇到紧急灾害,这两三百万石麸糠真的是发挥了极大的作用。

  而之前两次,刘仁怀以极高的手段和极快的效率,有效的支撑了赈灾,不但皇帝对他很满意,几位相爷对他也是交口称赞。

  如果没有意外的话,刘仁怀最多一两年就会直接入阁,成为新的一位副丞相,这个概率比京畿总督熊文庆入阁还要高。

  现在又是到了考验刘仁怀的时候了,皇帝对他很有信心,知道他一定会竭尽全力保障四个省份的救灾工作。

  那么,如今还剩下两个省份,是江南地区鞭长莫及的,必须要朝廷亲自管的。

  四川。

  西康。

  两个省份都在四川盆地里面,且除了几条道路之外,基本上和外界隔离开来。

  这样的情况最麻烦,一旦发生了什么大灾害,救助根本就来不及。

  但前面都说了,四川是西南三省的粮仓,而西康又关系到了帝国核心地带的安全,都不能放任不管。

  “截止去年11月,四川新粮入库之后,汇报而来的数据是存粮一千八百七十五万石。”户部尚书王飞腾汇报道:“考虑到一般情况下,贵州自己也有一定粮食收成,所以至少在四月份之前,是不用给贵州拨粮的。

  那么现在就只剩下了四川和西康两个省份,总的来说如果把存粮用上,还是可以支持过这么一年的。”

  “不行。”

  丞相曹仪直接就否了,“四川的存粮关系到西南三省,关系到京畿地区的安全,至少要保持他们五百万石的存粮,以备最艰难的时候。现在明显不是最艰难的时候,所以必须要积极从外面运送粮食过去。”

  “可暂时也送不过去啊。”王飞腾苦笑道,“陕西那边昨天来了飞鸽传书,他们连续三次想要从栈道送蜂窝煤和蜂窝煤炉过去,都被大风雪给阻碍了。”

  “其实也不用紧张。”这边的南宫忌提议道,“去年咱们的麸糠粥的做法就很不错,四川境内大小地主无数,又有许多良田,他们手里肯定有不少的存粮和麸糠。咱们就先让四川拿存粮去换取三倍的麸糠,先给西康省运过去,不然四川还能挺得住,他们可就不行了。”

  四川一个省居然能存到一千八百七十五万石粮食,是非常的不错了。

  但你考虑到这些粮食是供四川、西康和贵州三个省份用的,顿时又会觉得不是那么多了。

  西康真的是全大康最穷的地方之一,除了雅安一部分区域之外,粮食几乎没有产出。

  如果不是四川每三个月就给他们运送一批粮食,那边的驻军也好,平头百姓也好,根本没办法生活。

  有人说,既然西康不适合人们种植粮食,但又有军事的需求,便光是修建关卡守卫就好嘛,为什么还要平民百姓住在那里,白白的浪费消耗运送粮食?

  第一个,民众住在哪里是千百年来自然形成的,你要让那么两百来万西康人走出来,在四川生活,他们肯定不愿意。

  然后第二个原因,他们即便走出来,四川人愿意干?愿意让他们来侵占自己的土地?不可能嘛!

  最后一个原因,朝廷也希望西康这些地方有点人烟,以便作为对边军的积极补充,不然只有边军在那边,很容易生活不下去——因为根本没有烟火气息。

  再说了,边军大部分的人员都是要就地选拔的。

  如果你把四川人选到西康边境去打仗,饶是川人善战,他们也恐怕不会那么死拼?

  换做西康人自己来守城那就不一样了。

  后面就是我的妻子儿女父母,就是我的兄弟姐妹,我能退吗?我敢退吗?

  所以这也是为什么西北三省、辽宁必须要有人口的原因了。

  所以西康省的两百多万人口中,至少有三分之一都是边军家属,都是吃他们的军粮的。

  人家男人在外面辛苦的守边疆卖命,结果你在后面连粮食都不给老子的家人吃饱,你说边军会怎么想?

  天下苦秦久矣!

  搞不好他们勾结吐蕃或者回鹘部落就反了。

  因此,哪怕是朝廷这些年再艰苦,都从来没有调过四川一颗粮食。

  就去年两湖蝗灾那么厉害和惨烈,朝廷也是舍近求远的从江南调集粮。

  现在轮到四川受灾,自然是要竭尽全力救助。

  南宫忌的说法,获得了在场大臣们的大致方向同意。

  不过翰林院掌院学士冯玉强却有细节上的不同:“麸糠是必须要兑换的,但运送往边疆地区,绝对不能全是麸糠,将士们会寒心的……一半粮食一半麸糠!”

  “嗯,冯大人的这话我很赞同。”副相马浩秋道:“越是这种时候,越要抚慰他们的恐慌情绪。单是靠麸糠,只能保命而已,哪里能战斗?”

  看!

  这就是差别。

  去年两湖地区受灾,大臣们都同意了柳铭淇的馊主意,用麸糠粥来救人,让民众们去买更便宜的麸糠来做饭吃,保住性命。

  包括现在刘仁怀那边也是如此,肯定是麸糠占据了绝大多数,有多少麸糠他就要发多少麸糠,保命要紧。

  但边疆地区就不一样了。

  那边是要守护边疆的,是要和凶狠的草原部落打仗的。

  天天喝麸糠粥,就好像叫他们天天吃土豆和红薯一样,全身耙软,根本没有力量,哪里打得过身强力壮的敌人?

  这就跟我大清末年的时候,为什么战斗力奇差?

  你去看看那个时候外国人给清军照相的照片,跟现在十二三岁的小孩子一样的身高和身体,这样的军士能打仗吗?

  同理,当倭寇再次入侵的时候,连中x军都是瘦小瘦弱,怎么去和禽兽们拼杀?

  都不说什么武器落后了,身体素质人家一个就能顶我们四五个,那真不是吹的!

  但到了二十一世纪,你再看我们和东洋人的身体素质比较?

  不说一个人打他们十个,一个人打两三个是没问题的。

  这就是吃饭和营养的重要性。

  我大宋和大明亡就亡在这上面,军士就跟猪狗奴隶一样,你说这样的军队能保家卫国?

  笑话!

  大康朝就是吸取了前朝的这个教训,每年禁军、边军、驻军的粮食和俸禄是发得足足的,不敢有半点怠慢。

  “如果是这样,朝廷就需要给银子了。”钟昶看着景和帝,“皇上,臣建议先给四川拨款四百万两银子,按照今年蝗灾时节一比三的兑换价格,去四川大规模收购麸糠。粮食先由四川粮仓出,麸糠就由朝廷出钱。

  等到雪灾处理得差不多了,立刻就从京畿地区运粮过去,狠狠的打压粮价,然后再在四川本地收购一批粮食,弥补仓库的损失。”

  “可!”

  皇帝点点头,对金额表示了同意。

  四百万两是一笔很大的数字。

  可现在朝廷有钱了,皇帝这才收入了一千五百万两呢,相对于四川、西康的重要性,四百万两并不多。

  当然了,这四百万肯定不会全部从这里出,户部会出一部分,因为这本来就是他们的职责。

  只不过因为这几年灾害频发,导致户部非常空虚,所以才需要皇帝的帮忙。

  有责任心的皇帝小金库是拿来补贴朝廷的。

  没有责任心的皇帝,小金库是拿来供自己享用的。

  大康朝很幸运,这个皇帝就是典型的用自己的钱补贴朝廷的。

  不能简单的说这样好不好,但人家一颗为民众着想的心,却是实实在在的好。【本章节首发沧元图书网,请记住网址(https://Www.CangYuanTu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