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八章 陈辞修
当接到军委会拟定的作战计划之后,李长官却不由皱起了眉头,他将这份计划书交到了白长官的手中。
白长官一目十行的看完了计划书,气得大骂起来:“真是乱搞一气!二十军团和五十九军没有攻坚的大炮,根本打不开日本鬼子守卫的坚城,不要说泉城,就算是费县,怕是也打不下来!”
李长官就说:“蒋委员长爱指挥的老毛病又犯了,我记得,中原大战时,他在哪里指挥,哪里就吃败仗,最后还是仗着背后有江浙财阀的支持,才以经济手段为主瓦解了反蒋联军,说起来,蒋委员长的军事才能真的很差。”
“可是他是国家的最高领导者,作为原来的政敌,我们明知这个计划行不通,却也不能不执行这个命令,以维持内部的团结。”白长官说。
“我还是会据本理力争,希望蒋委员长和军委会取消这份作战计划。”李长官说。
白长官就说:“蒋委员长向来与我们不和,怕是你说也无用,他反而会起疑心。”
“那也要试试看,我不能眼看着这么多忠勇的将士去白白送死,刚刚得来的抗日大好局面就此葬送!”
“哎!德邻,既然你决心已下,那我也不好再说什么,只希望我们的这个顶头上司不要自己作死连累别人吧……”
武汉,虽然迁都重庆,但现在的武汉实际上是中国的统治中心,所以,蒋委员长经常在武汉办公,此时,蒋委员长在看到李长官的电报上很是生气,口中说道:“这个李德邻,简直是不把我放在眼里,竟然想推荐军事委员会的决议,真是岂有此理!”
一旁的陈辞修将军就说:“委员长,以我看,李德邻此信完全是就事论事,并没有什么私心,您不必大动肝火。”
蒋委员长就说:“辞修,你为人坦诚,不防备他人,李德邻与我到底政见不同,如此冒失发此电文,难免令人猜疑他的用心。”
陈辞修将军就说 :“李德邻是此次临沂大捷的最高指挥,看得出,他还是有些军事才能的,不过我也不赞同他的想法,如此大好的反攻机会岂能坐失?不过委座,此事不关系政治,只是在军事上的意见不同罢了,李德邻断不敢在抗战大业中包藏祸心。”
“嗯,你这么说倒也有道理,也许是我想多了吧。”蒋委员长点了点头。
对于陈辞修将军,蒋委员长还是非常信任的,虽然陈辞修现在只是军政部次长,但实际上,谁都知道,蒋委员长最信任的人是陈辞修,在军中最有实权的人也是陈辞修。
蒋委员长之所以如此重视陈辞修,一是因为陈辞修人品高尚,他向来以东汉时大树将军冯异为楷模,不贪财,不弄权,不好女色,为人清廉正直,而且,他身上还具有三个绝大多数人没有的先天条件。
蒋委员长用人,最为信任和重用的是保定军校毕业生、黄埔军校毕业生、以及他的老乡浙江人,而陈辞修同时身具这三个身份,他是保定军校毕业,又是黄埔军校的教员,更是浙江人,他还是蒋委员长干女儿,谭延恺女儿的丈夫,也就是说,陈辞修是蒋委员长的干女儿,有此四重身份,陈辞修具备了别人没有的优势。
当然,陈辞修之所以能到今天这个位置,也有其过人之处,他身材矮小,所以报考军校时不过关,只能做备取生,后来在粤军中做了连长,因为为人机灵,军事基础扎实,作战勇敢,很受营长严重,直属团长邓演达的赏识。
有一次出征叛军,因胸部受伤,还是邓演达率部及时赶到抢救,才脱离的危险。后来邓演达去黄埔军校任教练部副主任,便把他也叫去当教育副官,而黄埔军校的校长正是蒋委员长。
蒋委员长每天都起的很早,喜欢在学校里巡视。而陈辞修也起得早。
有一天黎明,蒋委员长在学校里巡视,发现陈辞修的房子的灯亮着,就走近一看,原来陈辞修在看《三民主义》,蒋委员长非常高兴,从此,就记下了他。
第一次东征的时候,陈辞修担任黄埔军校炮兵营第一连连长,在棉湖战役的危急时刻,是他亲自拉响头炮,使得万炮齐发,将敌方轰得全线溃退,蒋委员长为此提别提拔他任炮兵营长。第二次东征后,他又因军功擢升到了师长。
在相处之中,蒋委员长对陈辞修大为欣赏,所以干脆将自己义兄谭延恺的女儿嫁给了陈辞修,于是陈辞修成为了蒋委员长的干女婿,从此更是平步青云,成为国民政府冉冉升起的一颗耀眼的新星。
蒋委员长对陈辞修是极为信任的,对他的话也能听进耳中,就在这时,蒋委员长的秘书陈布雷先生走进来说道:“委员长,蒋百里先生在外面要见你。”
“他怎么来了?”蒋委员长不由一愣。
提起蒋百里,在中国是极为有名的一位军界元老,也是后世公认,与白长官并称为民国时期三个军事家之一。可见其影响力之大。
蒋百里才华横溢,1905年,蒋百里在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步科第十三期毕业,综合成绩第一名,获得了日本天皇奖励的佩剑。
这极大的刺激了日本人狭隘的民族心,从此以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规定,第一名只能是日本学员。
蒋百里三十一岁时就已成为当时中国最高军事院校,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校长,上任之初,他雄心万丈,但很快他就发现,军阀混战中,自己强国的抱负根本难以施展,于是竟然当着全军校两千多名师生的面自杀以明志,好在他最后奇迹般生还,还娶了照顾他的日本护士为妻,自此以后,很多保安陆军军官学校毕业的学生都将他视为心中唯一的校长。
1937年初,蒋百里最重要军事论著集《国防论》出版,轰动一时,扉页题词是:“万语千言,只是告诉大家一句话,中国是有办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