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天之后陈坚才得知了蒙古人潜逃的事情,之所以会这么滞后,是因为陈坚暂时没有主动发起进攻的打算,因此这几天都没有把注意力放在对方身上,而是在专注于本方内部的事情,今天刚刚把探马派出去就得到了这一重要情报。
在陈坚看来,蒙古人率先潜逃并不一定是因为怕死,或许主要还是因为自己安排的那三万骑兵发挥了重要作用,毕竟对科尔沁等部来说,老家才是他们的根本,在这里为建虏敲敲边鼓根本没有什么利益可言,若是老家出了问题那损失可就大了。以时间来推算,在锦州的蒙古人应该早就得到了老家出事的消息,不过很可能因为慑于建虏的积威才不敢擅自撤回部落去救援,现在因为正蓝旗和镶黄旗的败亡,建虏对他们的压制力大幅削弱,加上见识到现在明军的强悍,留在这里多半就是死路一条才选择果断撤离的?
少了蒙古各部的两万人,现在黄台吉就快成孤家寡人了,很容易就能算出来其现在手头上有多少人马,就只是正黄旗和镶蓝旗两旗人马了,这两旗至今为止基本没有损失,还是比较完整的,总人数差不多在一万五到两万之间。
相比建虏,明军这边从宁远发兵以来,损失不过两三百,步兵骑兵加新军现在有近五万九千人,超过建虏的三倍。如今明军除了人数优势以外,更有武器方面的绝对领先优势,至此,锦州这块的战斗结果已经没有了任何悬念。
面对黄台吉这仅剩的一万多人,陈坚觉得不好好欺负他们一下怎么对得起自己?
为了防止黄台吉狗急跳墙拼老命的情况下对本方造成不必要的伤亡,陈坚认为直接发动进攻并不是最好的选择。毕竟虽然很轻松地解决了正蓝旗和镶红旗,但明军的本质是什么德性陈坚还是很清楚的,若不是依靠建虏对明军火器的认识不足,加上自己变态的个人武力,不论是山海关军,宁远军还是关宁骑兵,都别想在建虏身上讨了好去。现在,明军的一切都已经摆在了明处,再想打建虏一个措手不及已经很难,而且也不可能全都靠自己强横的个人武力解决问题?所以,先前的那些战术恐怕是很难复制了,改变战术是必须的,强攻虽然也能获胜,但在被逼到墙角建虏面前,绝不可能赢得很轻松,最大的可能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结果,但这样的结果显然不是陈坚所希望的。要避免这样的情况发生,或许还是先折磨一下他们的神经,让他们身心俱疲再说比较好。
具体的操作也简单,凭借本方的绝对兵力优势,黄台吉是肯定不敢主动对明军发起攻击的,因为这种做法完全就是找死,以黄台吉的精明自然是不会这么做的。所以呢,主动权现在是全都掌握在明军手里的,这样的优势当然要充分加以利用。
该怎么做用不着陈坚伤脑筋,因为在后世有个世界警察专门干这种事,简单来说就是极限施压,就是秀肌肉,弱小的对手直接压垮,强大的对手也会被拖瘦。
既然有现成的办法,陈坚当然可以直接拿过来用。军队反正都是需要操演的,就将操演的地点选择在建虏的营地附近就得了,只要能将建虏搅得寝食难安就行了。
陈坚在后世经历的演习次数也不少,对那一套自然不会陌生,所以,组织明军进行演习并没有什么难度,就是如何协调明军步骑与火器兵的配合而已。
演习的假想敌自不用说,当然就是眼前的建虏正黄旗与镶蓝旗。而演习的科目也简单,就是演练如何攻击建虏的大营。
为了达到更好的震慑效果,陈坚还配上了后世的军歌,比如《英雄赞歌》,《咱当兵的人》,《血染的风采》等等。这些歌曲节奏明快,歌词通俗易懂,即便明军很多都是大字不认识几个的人,学起来也非常快。从这些歌曲中,无数明军第一次感觉到当兵不再是一种低贱的职业,而是一种无上的光荣,同时也认识到,死也并不是什么可怕的事情,而是成为英雄的必经之路,是个人价值的完美体现。
数万人的大合唱,整个气势之磅礴可想而知,配合上杀器腾腾的演习,或许能让黄台吉深刻体会四面楚歌这个成语的含义?
确实,自从明军的演习开始后,黄台吉以及所有建虏士兵的日子都非常不好过。黄台吉自然是懂得汉语的,明军唱的是什么内容当然也听得明白,不得不承认,这些歌曲写得实在是不错,仅仅是听起来就能让人热血沸腾,在歌曲中强烈的舍生忘死精神的刺激下,整个明军必定会士气高涨,而对于明军的敌人来说,自然不会是什么好事了。
绝大部分建虏普通士兵虽然听不懂明军唱的什么东西,但从明军唱歌的口气可以听出来他们的士气空前的高涨,绝对不再是从前那支稍有不顺就可能转身逃跑的乌合之众,而是一支可以战至最后一人的铁军,简单来说,就是这支军队俨然已经拥有了自己军魂,而有了军魂的军队毫无疑问就是对手的噩梦。
起初,眼看着明军杀气腾腾地冲过来,建虏方面所有人包括黄台吉都以为明军真的开始发动进攻了呢,所以,黄台吉不得不被动地做出相应的防守调动。但每每本方准备好与明军死战的时候,明军都只是虚晃一枪之后迅速撤退,原来只是佯攻而已。
但是,面对明军的这种操作,黄台吉却不敢有丝毫的掉以轻心,因为即便明军有九十九次是佯攻,但谁也不敢保证地一百次也一样是佯攻啊,万一因为大意疏于防范,被明军趁虚而入的话,那对于本方来说后果是不堪设想的。没办法,因为明军方面有绝对的人数优势,主动权完全掌握在明军一方,实在是让人无奈的局面。【本章节首发沧元图书网,请记住网址(https://Www.CangYuanTu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