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魏征脑袋终于开窍了,知道国库的钱是国家的,少府的钱是皇上,内阁必须有自己的经济来源,否则只能“穷横”,说话都不硬气。 不过很显然,魏征依旧低估了海洋所蕴藏的财富,如果魏征知道,海洋这块“大蛋糕”大得没边,他就不会说出这样的话来了。 海洋所蕴藏的财富,别说内阁吃不下,就是大宁拼了命也没办法全部吞下。 当然,关于海洋开发,现在那都是没有影的事。 眼下真正能够看得见,摸得着的,只有渔业。 所以就算交给内阁也没关系,想要马儿跑,就要提供充足的草料。 “唔,这个提议到是可以考虑考虑。卿回去不妨找人研究研究,然后将计划呈上来。”姜万钧笑着说道。魏征能这样的觉悟,他还是很开心的。 “是。”魏征现在对海洋是两眼一抹黑,也的确也要回去好好斟酌一番才行。 借着魏征的话头,姜万钧又和魏征说起成立交通运输部门的事。 现在遍布整个大宁的驿站,完全可以发挥出更大的作用。等到路修得差不多了,马车的运载能力会得到显著提升,驿站便可以承担起一部分交通运输任务。 事实上,姜万钧原本可以绕过内阁,由少府出资,与军方联手促成此事。但魏征既然已经开始有了一些想法,姜万钧不介意将这一块也交给内阁来打理。 尤其未来姜万钧还考虑,可能要在大宁的土地上,复建秦朝时期的“驰道”。如果全部由少府把控,那么吃相就有些太难看了。 少府是姜万钧的不假,但姜万钧也必须对少府进行约束,以免将来不受控制,与内阁造成无法弥合的矛盾,那对大宁的发展是极其不利的。 姜万钧能有如此高的觉悟,魏征是相当钦佩。这也正是他对少府的一些所作所为选择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原因,因为他知道,皇上不会让少府威胁到国家利益。 君臣二人聊了一会儿,谈了谈关于辽东的局势。 英雄所见略同,魏征也怀疑辽东的乱局是李世民营造出来的一种假象。 目的是让长安麻痹大意,或者也是演给高句丽看的。 那么从中便又引出了一个新的问题,李世民搞出这一出,肯定有更大的图谋。 是什么呢? 反攻长安? 李世民应该没有那么不明智。 打高句丽? 眼下辽东还不具备彻底拿下高句丽的实力,打成消耗战,隔江对峙,对双方都没有好处,更何况还要考虑到倭国的介入。 算来算去,李世民的目标应该就是草原了。眼下草原上的乱局,让很多人看到了机会。 姜万钧可是知道的,执失思力和契苾何力,两位草原上的部落首领,现在都在李世民麾下效力,还有北边霫,奚等部落。 如果李世民想要插手草原上的争斗,现在这个时机刚刚好。 可是如此一来,大宁这边难免就要头疼了。 姜万钧既希望草原上的乱斗可以大量消耗草原各部落的战争潜力,又不希望有人趁机做大。 因此姜万钧必须将主动权攥在手上,这就是他要去河北走一趟的原因。他去天津坐镇一段时间,李世民那边便不敢轻举妄动,等到草原上的乱局平息下来,李世民再想做什么也晚了。 姜万钧搬出了如此“冠冕堂皇”的理由,魏征自然不好反对,所以只能答应姜万钧,帮他说服内阁。 魏征离开皇宫的时候,带走了两马车“印花彩纸”,有别于普通彩纸,这种纸面上印着梅兰秋菊等花纹,纸张也更厚实一些,这些纸是姜万钧用来制作录取通知书的。算是他为国防大学的新生准备的一份特殊礼物,不巧被魏征看到了,然后被“打劫”走了两车。 …… “朕曾经在私底下和人说起过,身为一军统帅,要经文纬武,要谋勇双全;能得人,能知人,能爱人,能制人;省天时之机,察地理之要,顺人和之情…… 为将者,切记。 将不可骄,骄则失礼,失礼则人离,人离则众叛; 将不可吝,吝则赏不行,赏不行则士不致命……” 就在长安这边举行开学典礼,姜万钧发表讲话的时候,李秀宁,李世民,李元吉,兄妹三人正在为李建成庆生。 李建成很识趣,前几日当李世民问起他生日该如何操办的时候,他主动要求一切从简。 李世民“勉为其难”的答应了,结果到了当天,真是一个外人都没有来,就连宗室,也仅仅有李孝恭和李道宗到场。 如果不是实在躲不过去,实在没有人愿意接到邀请。 裴寂刚养好伤,就听到家人说,李世民代李建成向他发了请帖,然后“嗝喽”一声, 再次病倒了,家里的儿子甚至连灵堂都搭好了,可见这裴寂“病”得有多重。 看着空荡荡的酒宴现场,李渊气得将以前的旧部一顿臭骂,还是李秀宁出面,才将李渊给安抚下来。 让李渊这么一闹,李孝恭和李道宗两人也没敢久留,就这样,关上门之后,都是自家人。 李元吉一脸阴郁,只顾喝酒,一句话都不说。 要不是李秀宁在场,李元吉根本不会出现在这里,他是真被两个亲哥哥给伤到了。 本来还想着在辽东称王称霸的,结果到了关键时候,他连一兵一卒都调动不动。下边的将领要么是大哥李建成的人,要么是二哥李世民的人,那种“背叛”的滋味,李元吉这辈子都忘不了。 事已至此,他现在最大的愿望就是离开这里。 而能帮他的,只有李秀宁。 可惜,在见到今天这种场面后,他放弃了。 别人不知道怎么回事,他岂能看不出来,这分明是小心眼的李世民故意的。故意用这样的方式来告诉他们,谁才是辽东之主。 李元吉哪还敢去触李世民霉头。 李秀宁端着酒杯,小酌了一口,眼前的一切看在她眼中,既熟悉又陌生。 初到辽东时的感动已经散尽,剩下地只有无力感。 李秀宁原本以为,变化最大的是李建成,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变化最大的却是李世民。 在李世民的身上,李秀宁捕捉了几分姜万钧的影子。</p>【本章节首发沧元图书网,请记住网址(
https://Www.CangYuanTu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