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元图书网 > 玄幻小说 > 智途 > 第3577章 我想度化你
  青年首领看着崩了锋刃的绣春刀,立时便相信了。

  绣春刀是锦衣卫身份的象征,一向爱惜如命,一旦损毁是要获罪的,何况腰牌向不离身,以镇抚右使的身手,更不可能偷来,而以这位神秘剑客的身手,杀个镇抚使不难。

  如今虽然折损了人手,但有此刀此牌为证,交上去他甚至不会问罪,反而有功!

  因此,青年首领完全没有追击的念头。

  人家连枪弹都能挡住,这得是多高的高手,他们的命都是人家手下留情,再去找死那不是傻子么。

  看看人家洒脱的样子,啧啧,好一个隐居山林的高手,说不定是某个名门大派的弟子呢。

  他们这队人遇上,只能自认倒霉。

  朱天赐边走边长声道:“回去告诉吴三桂,我算了一卦,这天下未必就姓爱新觉罗,让他悠着点。”

  他大步而行,转过一个山角,将身后的视线隔绝,便慢了下来。

  心中暗自合计,拦截小队不可能只有一波,前面必然还有,不能再走太行山路了。

  都是精兵,不容易对付,刚才是撞上了,不得不搏杀,既然知道了,还是不要硬拼的好。

  虽然逆时序还没有掉过链子,但这种玄乎的东西他还是心有疑虑,能不依赖尽量不依赖。

  行了一会儿,前面有一个干涸的河沟,朱天赐下到沟底,猫着腰沿着河沟折向东行。

  进山不是一个好的选择。

  太行山并不太高,山脉也并不宽厚,林疏低矮,藏不住人,一旦被人从高处看到,四下围住,跑都跑不了。

  平原之中虽然可能遇到骑兵,但几处大战都远离太行山,遇到大股骑兵的可能并不大,小股的他也不惧,只要不离山脉太远,实在追得急了,再躲进山里不迟。

  只是平原就不能象在山道上那样日夜兼程,除了沿着纵横的沟渠潜行,大部分时间只能昼伏夜行,

  最可虑的是食物,炒面早已吃完,尽管有的村落已经有疏落的人烟,但根本没有余粮,用银子也买不到,何况他身上的银两也不多,时下粮价涨上天,他身上带的银两根本买不了几天的口粮,何况还要留一些有用。

  步行比骑马乘船慢得多。

  小村小落的房屋大都以土坯山石筑成,没有地下储藏室,比不得京城周围。

  实在饿急了,朱天赐便趁夜潜进略显殷实的人家,也不抢粮食,只是扛走了他们的看门狗。

  一条狗再瘦也够他吃好几天了。

  就这样,朱天赐行了月余,才到达黄河边,天气也渐渐转暖。

  黄河已经解冻,但北方大旱,河水浅窄,几乎断流。

  朱天赐望着大半黄沙的河床,心中不由一沉,之前给顺天义军预定的水淹清军的计策看来要落空了。

  历史的惯性难以更改,连气候都向着大清。

  不过,对于谁得天下,朱天赐并不太在乎,他只想赶到战场附近吸收游离的魂力,还要想办法保证自己的安全。

  但,胸中总是有一股不甘心的情绪在作怪。

  朱天赐来到河边,坐在松软的黄沙上,看着混浊的河水,发呆。

  “人生除了活着,是不是还需要有点别的什么?”

  “何况,已经作了一些努力,不久前又给吴三桂放了话,不能只当放屁,总要有个响。”

  “就当个游戏,总要在这个场景里耍上几耍。”

  “或许,这世界真的就只是个游戏。”

  思量许久,朱天赐转了新的念头,下了决心在这世上好好搞一搞,起身沿着河滩径直向东行去。

  第二日,遇到一个小渡口,一个老渔夫靠摆渡挣些花差,等着渡河的人不少,都是逃荒的,朱天赐耐心的排队,花了一钱银子的渡资到得南岸,继续沿着河滩东行。

  天启二十六年一月,大顺军攻入顺天府北京,天启帝朱由校饮鸩自尽于太和殿。

  消息传到南京,应天府六部拥立十三岁的太子朱慈煸为帝,国号万兴,并昭告天下,国丧三年,举国皆哀。

  史称南明。

  万兴元年,入关清军击败大顺军,入主北京,迎顺治小皇帝赴京登基。

  摄政王多尔衮立持国政,令定国大将军多铎率十万大军从东路纵兵南下,封吴三桂为征西王,与靖远大将军阿济格一起,率兵向西讨伐大顺败军。

  因天启帝在位时间长,施行仁政,虽然因天灾致民乱,但各地官军心向大明,尤其圣人故地的山东进行了激烈的抵抗,不敌南逃者有之,死战殉国者有之,降者寥寥。

  万兴元年五月清军破济南府,因守军死战令清军死伤甚重,定国大将军多铎改变策略,分一部监视青莱,一部围困兖州,大部清军急行南下,欲趁南明新立不稳,又有顺天义军作乱之机,破南京,再安抚四方,以平天下。

  万兴元年七月清军过黄河,破淮安,兵发扬州。

  万兴帝封史可法为兵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收拢各地鄞王大军,死守扬州。

  淮安府衙。

  “你们都出去,我乏了,就在这地儿歇会儿。”定国大将军多铎安排好作战计划,一阵倦意袭来,困得睁不开眼,这些日子劳心劳力,真是有些疲倦了。

  这些日子全是好消息。

  南明新登基的小皇帝是个草包,没有把残余的主力撤回江南,死守长江,与大清划江而治,而是集中在无险可守的扬州府,给了大清一举击溃的大好机会,只要啃下扬州,南明就再无力量抗拒大清天兵。

  另外,还有人谣传南明新皇不是真正的旧太子朱慈煸,而是假冒的,而且这个谣言不是大清散播的,而是出自应天府内部,现在整个南明上上下下被这谣言弄得人心不稳。

  真是天助大清!

  还有,流窜到江南的一小股顺匪,居然混得风生水起,把多半个江南搞得鸡飞狗跳,劫掠一番后,实力也迅速膨胀,但最近有消息传来,其高层在梧州府突然发生冲突,分裂成两股,一股东进北上继续流窜肆虐,一股则西进南宁,然后直奔升龙,祸害南疆小国安南去了。

  这股流匪原本还让多铎多少有些忌惮,会不会又一个大顺强军,这下倒好,自己先乱了,不用再担心,匪就是匪,烂泥糊不上墙。

  多铎靠在太师椅上,略想了一会儿,便心情舒畅地进入梦乡。

  起初全是金戈铁马,血肉战场,人吼马嘶,炮声轰鸣。

  渐渐地,一切安静下来,他来到一处园林。

  这是他在北京的新家,摄政王哥哥多尔衮赏他的豫亲王府,正在规划新建,但这处园林多铎很喜欢,保留了下来。

  眼前桃李绽放,处处芳菲,正是他离开北京南下时的情形。

  多铎心中安宁,慢慢向前踱步。

  等平了南明,就该回来好好享受享受了。

  转过一树桃花,前面有个小亭,亭中有一石桌,四边各有一石墩,一个陌生的青年坐在左侧的石墩上,冲着他笑。

  多铎停下,皱眉。

  他清楚地知道,这是梦,刚刚他还在淮安府衙议论军情,不可能身还北京。

  既然是梦,怎么会有陌生人进他梦里来。

  青年似乎有些失望,轻叹:“我在这儿等了几个月,来的却不是多尔兖,而是多铎,真是世事不如意十之七八。”

  多铎心中暗惊:“能入梦点化,这是遇到传说中的高人了?”

  他不敢怠慢,拱手问:“不知是何方仙长?”

  青年微微一笑:“我俗家名叫朱天赐,是专程来度化你的。”

  “朱?你是朱明后人?

  多铎一怔,点化大概的意思是指点迷津,而度化,却是要化放弃红尘,避世修行。

  这怎么可以!

  他还要征战沙场,平南明,统一天下,为大清创百世基业。

  “别急,咱们有的是时间,来,坐。”朱天赐招了招手。

  他来到淮安府已经近半年的时间。

  等在这里,他的目的就是要狙杀多尔兖。

  大清摄政王多尔兖雄才大略,是大清定鼎天下的关键人物,如果此人英年早逝,历史恐怕要发生相当大的改变,就满清这点人,未必就能得天下。

  朱天赐在淮安府衙西邻长租了个小院,用几个月的时间挖了条地道,直通到衙内大堂之下,他算计,清军攻打扬州之前,那些高官必然会在些落脚,他打算用他梦中杀人之技,悄无声息地干掉多尔兖,逆转历史。

  只是来的是多铎。

  朱天赐虽然也学过历史,但对明末清初这段历史的具体细节并不清楚,何况这个世界的历史已经与他记忆中的世界有所不同,至少没有崇祯皇帝。

  多铎就多铎,也是清朝名将,灭了此人或许也能起一些作用。

  逮一个是一个。

  多铎犹豫地走过来,坐在朱天赐对面,心中疑惑,天上的得道神仙有姓朱的么?

  另外,他暗自感到不安,准备随时强行挣脱梦境。

  朱天赐准备先忽悠住对方:“你可能有所疑惑,我究竟是什么人,我可以告诉你,我不是你们这个世界的人。”

  多铎倒不惊讶:“天上的神仙?”

  “你这样想也不算错,不过,我也不是你们这个时代的人。”

  “天上一日,地上一年?”

  “你想象力挺丰富,虽然有些差距,但也有点道理,这样说,我知道未来的世界会怎样。”

  “哦?”多铎好奇心不免被勾起来,“仙长如果方便,可以说一说。”

  “此乃天机。”朱天赐老神在在,“不过,我可以透露一些给你。”

  多铎忙道:“在下洗耳恭听!”【本章节首发沧元图书网,请记住网址(https://Www.CangYuanTu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