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饭后。
没多久,《歌手》节目组来拍摄的人走了。
平香流樱又是激动又是忐忑不安。
“三三,我有压力,我紧张。”她坐立不安,因为王子安跟节目组的人说,他想跟总导演对话。
对话的内容,平香流樱大概知道。
三三要主动出手了。
只是,这个时代,已经不是明星把握话语权的时代。
娱乐圈曾经有个时代,明星的话语权很强势。
不管是资本还是观众,都惯着他们。
后来,国家层面出手。
娱乐圈跨入新时代。
“要不,换结衣上?”王子安对平香流樱说道。
平香流樱连忙说道:“我不紧张了,毫无压力,不就是总决赛么。”
说着,她还把坐王子安身边的新垣结衣,一屁股挤到一边去。
被挤走的新垣结衣,捂了捂屁股。
撞不过!
这个时候,轮到新垣结衣有些埋怨新垣妈妈小时候不训练她了。
想我这么“大个儿”的人,居然撞不过平香这个“小布丁”。
(???·????)委屈。
公寓里的成员,大概也就伊凡卡欺身后,以泰山压顶招式,才有可能打得过平香。
其余人,近身大概率也只有被打倒的份。
哦,还有三三。
三三就不算了。
嗯,就算把三三算进来,也大概率打不过平香。
三三身为男人,弱点太明显。
平香说,她会猴子摘桃。
还不小心摘了三三一次,不过她因此跪了一个晚上。
三三好几天没理她。
“现在换还来得及,三三,我去吧。”新垣结衣自告奋勇说道。
平香流樱生气道:“你才二线,一线都不是,凭什么?”
新垣结衣不高兴了,你一线也是三三帮的忙,当初还是我让给你的。
“你一米六都不到,我一米六九,是男生眼里第一受欢迎、喜欢的女生身高,女生第三梦想身高。”新垣结衣反击道。
“胡说,一米六的女生,才是男生眼里第一喜欢、受欢迎的身高。我离第一比你近!”平香流樱气道,又揭我伤疤。
“贞贤,你说我是不是比平香流樱身材好?”新垣结衣问李贞贤。
“西卡,你说我是不是比结衣受欢迎?”平香流樱则问杰西卡。
李贞贤和杰西卡头皮发麻。
大姐二姐,你们吵架归吵架,别把我们捎带上啊。
我们谁也得罪不起。
一旁的金泰熙更加安静了,生怕自己也被拉下水。
李贞贤和杰西卡眼神求助地看着王子安。
表哥,救命啊。
王子安无语道:“身高和长相不是第一,观众的喜好……这么说吧,我这个观众,有时喜欢小巧玲珑,可爱迷人,如平香这样的。有时喜欢高挑苗条,曲线曼妙,如结衣这样的。你们明白了吗?”
“明白,你都想要!”写了一半作业,出房间来想上洗手间的栗可欣,听到王子安的话后接道。
金泰熙等女想笑,但憋住了。
王子安朝小姑娘招手:“小仙女,过来,我给你加个buff。”
“霸扶是什么?”小姑娘疑惑问道。
“你过来不就知道了?”王子安说道。
好几天没被王子安打了,何况小姑娘一直不怎么长记性,闻言立刻屁颠屁颠跑过来。
没几秒钟,小姑娘就哭着跑回房间。
几秒钟后,又哭着跑出来。
气死本仙女,刚才只顾哭,忘了上洗手间了。
王子安没管栗可欣,反正这姑娘他怎么打都打不跑。
就像她怎么气他,也没法气跑他一样。
“三三,《歌手》总导演会听从你的建议,跟我们做交易吗?”平香流樱问王子安。
王子安自信道:“会的,《歌手》的正确打开方式,他们一直没找到,我给他们开启那扇门,总要拿点东西过来补偿一下。”
新垣结衣建议道:“三三,不如我们以赞助商的方式介入吧,话语权还能大点,我还能骗我爸妈点钱的。”
王子安擦汗:“冠名商让不让我们加入还不一定,这个就算了,不为难节目组。”
“节目组的话语权不是最大的吗?”李贞贤问道。
“是最大,但在赞助上,冠名商有权决定入场的资本。”说着,新垣结衣问平香流樱:“平香,这季的《歌手》有冠名商了吧?”
“有了。”平香流樱回答道。
冠名商是最大的赞助商,但不一定所有节目都有冠名商。
王子安没再多说。
现在这个时代的娱乐圈,发展得很好。
流量统治的时代早已过去。
流量艺人是存在,但给他们生存的土壤不多。
明星的话语权,也越来越少,符合市场。
王子安查看研究过这个世界当年的娱乐圈。
国家层面出手的第一年,很多流量艺人几乎整年没戏演。
而在那之前的过去两三年,流量艺人每年都要参演甚至主演五六部作品,忙到除夕夜都在拍戏。
国家出手后,即便拿下金鹰男神女神桂冠,这些流量艺人依然陷入剧荒。
以往经常出现在银幕和电视中的那些熟面孔,很多都看不见了。
一刚开始,这些大牌演员还达成了默契,集体观望呢。
那会儿制作方很难请到他们,所以只能去找一些年轻有潜力的演员。
于是,一年之后,形势发生了变化,市面上的项目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在减少。
从一线到三线,从老人到新秀,能接到的戏越来越少。
以前是人挑戏,现在是戏挑人,制作方都变得非常谨慎。
一部影视剧从拍摄到上映,各个环节要面临的风险在上升,哪个地方没做好都可能导致前期的努力付诸东流,越早杜绝一些问题,越能将风险降到最低。
相比国家出手之前的一年,当年有将近一半的项目倒在了立项和备案阶段,进入到拍摄阶段的电视剧也接连腰斩。
层层筛选过后,能顺利拍完并成功上映的少之又少。
从源头开始,不断有人感受到寒意。
有的知名编剧在国家出手后的半年里,只改了两个剧本,其中一个还没过审。
某经纪公司艺人经纪总监一年只签了一个经纪合同。
新人很多,但不敢签,老的还在嗷嗷待哺,除非特别有潜力,不然不敢冒险。
某文学网站的版权商务总监每天焦头烂额,眼看着年底了,手上的15部优秀作品影视改编权还没卖出去,老板已经问了好几次,他也没办法。
没有最冷,只有更冷,那个冬天,很漫长。
有很多观众意想不到的人,出现在一档定位为导演选角的综艺节目里。
戏龄15年的老牌偶像站在台上,台下的观众十分惊讶。
在一段表演过后,这个偶像坦白说,这是他今年(国家出手后第二年)第一次演戏。
不少演员都抱着相同目的来参加这档综艺,就为了台上的知名导演和更多场外导演能看到自己。
这些演员在综艺里卖力表现,却难掩焦虑,他们中大部分人都太久没接到戏了。
即便是一线的流量演员,情况也不是很好。
有人在国家出手后,两年内每年只有一部电视剧上映,大部分时间活跃在综艺里。
有人还自降身价出演网改剧。
有人自嘲失业很久了。
曾经霸屏的面孔被迅速替换,年轻演员迅速崛起。
很多不知名的年轻演员出现在市场上,有颜值,有演技,片酬低,不摆架子,非常好用。
一部剧,比较吃香的搭配是,顶流主演加上几个演技过关的年轻配角,既能保证关注度,也能提高品质下限,同时最大程度降低成本。
这是市场选择的结果。
流量明星都是被创造出来的,新的流量出现必将取代旧的流量。
但一个现实是,流量的更新换代速度越来越快,顶流的地位越来越难保持,所以新流量们很难达到老流量那样的高度,身价不会太高。
低身价的流量明星,加上更低身价的潜力新人,让限薪令下,身价依旧居高不下的大腕明星丧失了竞争力,他们不再像以前那么不可替代。
以前行业迷信顶级流量和大ip,把很多预算花在了请明星和买版权上,在其他方面就得勒紧裤子,细节粗糙,特效表现差,如果明星演技一般,整体的效果会非常差。
国家层面出手后,那一年出的大火的几部剧,都在以往应付的部分下了工夫,服化道(服装、化妆、道具)终于及格甚至达到优秀程度,广受好评。
这一切都开始于国家推行的明星限薪令,限薪令要求全部演员、嘉宾的总片酬不得超过制作总成本的40,主要演员片酬不得超过总片酬的70,单部片的总片酬最高不得超过5000万元,单个演员的单集片酬不得超过100万。
一开始只是政策行为,当时明星们谁也不愿意自降身价,在观望,大多不接戏,其实那会儿市面上的项目还是很多的。
但越往后,政策就越来越深刻地影响了市场,从上游到下游,两方夹击,逼着制作公司不得不降低成本。
降不下来,公司倒闭,项目取消,明星们也没钱赚。
一开始,部分制作企业和艺人明星对限薪令显得有些高冷,对市场的观望气氛依然浓烈。
企业不开机,等平台命题作文。
明星不接戏,等市场提高片酬。
他们没认清两个现实——艺人限薪酬不可逆转,平台采购限价同样不可逆转。
从观望到被迫失业,当明星艺人们意识到行业形势不可逆时,为时已晚。
制作公司一批又一批倒闭,项目数量也急剧减少,影视行业进入了存量搏杀的阶段,不主动抢食等来的就是饿死的下场。
寒冬年,全国有数千家各类型影视公司吊销、注销。
后几年,新成立影视公司和新吊销、注销影视公司数量呈负相关,净增数量逐年减少。
天下苦明星久矣,退潮来得这么凶猛,是因为之前明星的话语权太强势,挤压了产业链上其他部门的生存空间,这种挤压越强,反噬也越强。
明星话语权大,说来是畸形的市场模式导致的。
大ip和流量明星是高收视率和高点击率的保证,这是以前全行业的共识,明星的影响力早在影视剧上映前就显现出来,他们在全网的人气数据成了项目投资评级的基础,很多项目都没有开机,只确定了明星主演,电视台和视频网站就会买。
视频网站们军备竞赛的年代,几大视频平台大量的版权购入和自制内容刺激了市场的繁荣。
只要阵容强大,天价片酬总会有人接盘,有大牌明星背书的制作公司还能跟着狠捞一笔,投资回报十分可观。
明星、投资方、制作公司都能挣到钱,就电视台和视频网站是亏的。
作为链条里的利益最大方,明星自己开工作室,入股大影视公司,名下没有几家公司都不敢说自己是大牌,他们是证券交易所里的敲钟常客,有些还是证监会质询函的收件方。
最顶级的制作公司与大牌明星深度绑定,拼的是调用资源的能力,要钱有钱,要人有人,定价权握在手里,可以漫天要价,抬高了全行业的毛利水平,中小公司和项目也跟着喝汤,挣钱不难。
国家出手后,苦不堪言的下游平台,终于等来了转机。
掌握播放渠道和资金的视频网站不再打内容战,顺应整个行业限制“天价片酬”的政策走向,联合抵制明星高片酬,将采购价格压到了成本价上。
定价权在下游,上游制作公司的资金压力瞬间到来。
一些已经制作完成的项目砸在手里,卖也不是,不卖也不是。
影视行业的毛利率大幅下降,资本闻风而动,纷纷逃离,留下刚入局的几千家公司干瞪眼。
政策优惠上的漏洞被填上,税务监管收紧,资金游戏玩不下去了,等待影视公司的是一个死局。
天价片酬是被炒出来的,和炒房一样,从银行到开发商再到炒房客,只要上了车,都有钱赚,但影视行业也和房地产行业一样,是个政策市,一旦风向不对,击鼓传花的游戏就会停下,谁也不想当接盘侠。
资本面临的不确定性太大,这是投资大忌。
今天一个限薪令,明天一个限古令,不管哪类题材,都有中途夭折的可能,而在明星片酬降低、毛利率降低、回款周期变长的情况下,投资风险进一步放大,汹涌进入的热钱开始离场。
影视人开始拿着剧本和项目策划书四处去找人,节衣缩食,在手上项目执行过程中控制成本,一分钱掰成两半花。
外部投资人不敢投,以前的煤老板、工厂主们都亏跑了,行业内的头部制作公司也是勒紧腰带过日子。
钱多一点的只有视频网站,但他们也没盈利,成本控制上非常严苛,市面上的剧本和ip非常多,就是找不到钱。
影视上市公司们集体遭难,营收和利润同步下滑,股价跌跌不休,一级市场的影视基金也纷纷考虑转型。
有的要做股权投资,有的要做实体经济投资,除了老牌国字号还能坚持,少有人挑这个节点进入。
新剧拿不到钱,即便拿到了钱顺利拍摄,也要面临极其激烈的市场竞争。
观众对演员的要求也变高了,演技成了评判演员的标准。
资方则更多考虑演员的性价比,残酷的环境下,只有拼命才不会被时代抛弃。
有人努力提升演技,也有人选择转型。
一些明星为了维持话题度,扎堆综艺节目,有些具备一定粉丝基础的艺人则进了直播间,参与起直播带货。
还有人排话剧、接商演,寻找一切能表演的机会。
于是,规范,正常,美好的娱乐时代,来了。
王子安跨界而来,恰逢其会。【本章节首发沧元图书网,请记住网址(https://Www.CangYuanTu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