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0年——727年? 唐玄宗降服吐蕃、突厥等诸胡,安定边境,封禅泰山。
文治成功的唐玄宗在武功方面也不甘落后。
他上台伊始便举行了一次大型的军事演习。来自全国各地的20万军队在骊山下接受唐玄宗的检阅。
但是唐玄宗对这次演习非常不满意。军容不整乱七八糟说明主帅治军不严训练不足。这样的军队如何打胜仗?唐玄宗一气之下下令斩了兵部尚书祭旗。当时的兵部尚书是郭元振。在大臣的劝说下,唐玄宗将兵部尚书流放,斩了他的副手。唐玄宗任命姚崇接替郭元振。
唐玄宗杀一儆百威慑众将。众将从此对治军训练不敢再怠慢。
突厥人南下侵扰受到唐朝在黄河北岸新筑三城的羁绊,转向西边侵扰西域。
后突厥可汗默啜派儿子同俄特勤和妹夫石阿失毕率领精锐骑兵进攻唐朝的北庭都护府(治所在新疆结木萨尔)。
北庭都护郭虔瓘指挥TJ据城抵抗,击退了突厥人的进攻。
同俄特勤单枪匹马靠近TJ的城池侦察。郭虔瓘派军出城悄悄埋伏在道旁。同俄特勤掉进TJ的伏击圈后被TJ乱刀砍翻在马下。
突厥人失去主帅,只得大哭而去。石阿失毕怕默啜迁怒于己,率部投降了唐朝。
TJ击退突厥为唐玄宗重振军威赢得一个好的开始。唐玄宗传令嘉奖,封郭虔瓘为冠军大将军,后来又任命他为河西节度使,负责西北地区的防务。
节度使就是拥有皇帝亲赐旌[jīng]节的军队统帅。旌节有点尚方宝剑的意思,代表皇帝的权威。节度使比一般的总管、都督更有权力,不仅掌握军权也掌握政权、财权,相当于土皇上。
契丹伙同奚人劫掠幽州。时任幽州都督的宋璟无力应战,只能闭关不出。唐玄宗派薛仁贵之子薛讷率兵讨伐契丹。
薛讷率军两万北上。他急于立功,疏于防范。部队行至滦水谷(河北承德隆化县滦河山峡谷地)时遭到契丹人的伏击,全军覆没。薛讷和数十个骑兵侥幸逃脱。
唐玄宗将薛讷削职为民。
吐蕃得到河西九曲之地后便以九曲之地为据点,不断进犯唐朝,蚕食唐朝的地盘,抢夺唐玄宗在青海饲养的战马。
唐玄宗重新启用薛讷,让他戴罪立功,以平民的身份代理将军,率领十几万军队、四万匹战马讨伐吐蕃。
陇右(青海乐都)群牧使(负责养马的官)王晙率部参战。他带着2000人去跟薛讷会合,行至大来谷(甘肃定西岷县境内)时发现吐蕃大部队。十万吐蕃人在大来谷安营扎寨,准备次日偷袭薛讷。当时薛讷正驻扎在武街(甘肃定西临洮县东),离大来谷只有二十里。
王晙被挡住去路,无法给薛讷报警。王晙发现吐蕃人没有布置岗哨,决定发动夜袭打他一下子。他让700骑兵穿上吐蕃人的衣服在天黑之后冲进吐蕃营地,自己率兵在营地外击鼓呐喊。700敢死队冲进吐蕃营地见人就杀。吐蕃人以为TJ跟自己内部的叛军里应外合攻破营地,开始胡乱攻击,直到天亮后才发现自己在自相残杀。吐蕃白白损失了上万人马。
吐蕃溃败而去。王晙趁机去与薛讷会合。两人合兵一处追杀吐蕃,“前后杀获数万人”。
薛讷在战后被唐玄宗封为羽林军将军兼凉州总管。王晙也晋升为原州(宁夏固原)都督。
吐蕃不甘心失败卷土重来围攻松州(四川阿坝自治区)。
松州守军在固守城池的同时抓住机会发动突袭,击退了吐蕃人。
吐蕃发现TJ今非昔比,主动向唐朝请和。因为有金城公主居中调和,唐玄宗给堂妹一个面子,同意讲和。双方盟誓,互不侵犯。
西北边境从此安静下来。
北部边境因为后突厥可汗默啜之死也安静下来。
默啜一直想征服整个大漠,恢复突厥汗国。他率军进攻铁勒的拔曳固部落,获得大胜。得胜回营的默啜疏于防范,脱离队伍去追逐猎物,结果被拔曳固的溃兵伏击杀死。
默啜死后,突厥陷入夺位内乱。大批突厥人南下投降了唐朝。之前被征服的部落也趁机脱离突厥自立门户。突厥势力大衰。唐朝北部边境的压力减轻不少。
契丹人和奚人没了突厥人做靠山,势单力孤,也向唐朝投降。唐朝趁机恢复了营州(辽宁朝阳)
唐朝四境烽烟渐歇。国内百姓得以安心生产。
但是好景不长,突厥左贤王在夺位混战中胜出,被拥立为毗伽[pí jiā]可汗。唐朝边境又出现变数。突厥内战中投降唐朝的突厥人开始蠢蠢欲动。
王晙在大来谷一战成名后屡获提拔,官至朔方节度使。
他上书唐玄宗要求把归降的突厥人内迁到河南或淮南地区,与北方突厥脱离接触。否则突厥人内外勾结必生祸乱。
他的上书还没批复,河曲地区(山西忻州河曲县)的突厥已经反了。这些突厥人分为两路去投奔毗伽。王晙率军追击,追上并歼灭了其中一路。
王晙联络降唐的突厥拔悉密部落和契丹人、奚人,准备东西夹击消灭毗伽。
毗伽可汗知道后先发制人,率军进攻拔悉密部落,一战将其降服。随后他又回军进攻凉州,抢了凉州的羊和马。TJ出城追击被突厥人杀得大败。
毗伽可汗打败TJ声名大振。原默啜可汗的部众都投奔毗伽。后突厥东山再起。
不过毗伽可汗认为“唐主英武,民和年丰,不可为敌”,在大胜之后主动向唐求和,“请父事天子”,愿意把唐玄宗当父亲一样对待。
唐玄宗也不愿轻启战端,答应既往不咎,希望跟后突厥和平共处。
但是之前投降唐朝的突厥人依然不肯安分。
河套地区的突厥人聚众造反进攻夏州(陕西榆林靖边县)。
夏州离长安不远。唐玄宗担心长安的安全,调陇右节度使郭知运率军增援王晙,希望能够尽快平定河套地区。
王晙不愿郭知运抢功,声称朔方的兵力对付突厥人绰绰有余,不需要增援,要唐玄宗把郭知运调走。唐玄宗没有同意。
郭知运率军到达河套地区。他听说王晙不愿自己插手战事想独享战功,非常不快,暗中给王晙拆台。
已经向王晙投降的突厥人遭到郭知运的攻击,以为王晙出卖了他们,再次聚众反叛。王晙前脚平定了叛乱,后脚又死灰复燃。
唐玄宗见河套地区叛乱迟迟不能平息,以为王晙作战不利,将其贬职。
天兵军(负责镇抚降唐突厥人的部队)节度使张说[yuè]率军击败了叛军,平定了河套地区,将残余五万多人迁往黄淮地区。
唐玄宗任命张说为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也就是让他接任了当年姚崇的职务。
张说向唐玄宗建议裁军,一则边境无事不需要那么多军队,不如解散部分军队回去务农,支援国内生产建设;二则兵贵精而不贵多,打仗不单纯以军队的数量取胜。他将边防军的数量由60万缩减到40万,把老弱病残打发回家,留下精兵加强训练。
随后张说又向唐玄宗建议招募能够长期服役的志愿兵代替义务兵。
当时唐朝的军队是由府兵组成,也就是由官府征召的服兵役的农民,属于义务兵。义务兵服兵役都是有期限的。府兵服完兵役就回家种地。这些兵因为服役时间短通常缺乏训练,战斗经验少,战斗力一般。
张说建议招募职业军人,也就是脱离生产的专职军人,当时不叫志愿兵而叫募兵。募兵一辈子服役,什么也不干就负责打仗,打到老,打到死。
募兵的战斗力比府兵强。但招募兵花销也大。府兵是义务兵,来尽义务的,没有工资一说。募兵是以当兵为职业,需要工资养家糊口。ZF养募兵不但要管吃管住还得发工资,军费开支比府兵大。凡事有一利必有一弊。
唐朝处于开元盛世之时国力雄厚,兵饷根本不成问题。兵饷不成问题,募兵的忠诚度就不成问题。后来唐朝穷了,兵饷发放不到位,募兵开始闹事了。这是后话,暂且不提。
张说首创募兵制,高薪招募职业军人。此后TJ的战斗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唐玄宗在青海建立了一个战马基地,专门驯养战马。十几年功夫马匹的数量翻了一番,达40多万匹。骑兵的战力得到加强。
张说做宰相做了五年。唐玄宗的宰相几年一换,跟换届一样。姚崇做了三年。宋璟做了不到四年。
张说做的时间长,不是因为他做得比姚崇、宋璟好,而是他有眼力价,擅长讨皇上喜欢。
唐玄宗好文学,设立书院,重金延请一群有名的文人墨客为他编篡书籍。
一位大臣认为花那么些钱搞书院没有意义。张说不同意。他说古代帝王在和平时期都是热衷修宫殿选美女,而咱们的皇帝却热衷整理古代的经典著作,相比之下高低立现。你这么说咱们皇帝太不合适了!唐玄宗听说后,对张说更加高看一眼。
张说知道唐玄宗图虚名,建议唐玄宗封禅泰山。
唐玄宗欣然同意,让张说负责封禅的各项准备工作。
725年,唐玄宗率文武百官去泰山祭祀上帝,回来路上拐到曲阜祭祀了孔子。
封禅大典让张说出尽风头,也招来众怒。
张说挑选自己的亲信和下属跟随唐玄宗登上泰山祭天,让其他人在山下祭祀五帝。这些跟随唐玄宗上山的人都得到封赏。待在山下的人什么都没得到,于是迁怒于张说。
张说这个人也是浑身毛病,贪财,傲气,媚上欺下。别人要抓他小辫子也并非难事。
御史中丞(相当于最高检察院检察长)宇文融、李林甫等联名指控张说收受巨额贿赂。
唐玄宗派人去审,坐实了张说的受贿罪。唐玄宗只得将其免官。
唐玄宗提拔王晙接替张说。王晙足智多谋精通懂军务。唐玄宗任命他做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本章节首发沧元图书网,请记住网址(https://Www.CangYuanTu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