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元图书网 > 穿越小说 > 中华世纪谈 > 227,突厥之患
  622年——625年 突厥不断犯边,成为唐朝最大边患。太子李建成与李世民兄弟阋墙。

  李世民回京屁股还没坐稳,河北、山东又乱了。刘黑闼在突厥人的帮助下东山再起死灰复燃,率领一万突厥人杀回定州(河北保定定州市)。刘黑闼的旧将起兵响应。太行山以东地区烽烟再起。

  更为严重的是,十五万突厥人随后攻破雁门关杀入山西境内。

  突厥人是唐高祖的债主子,上门向唐高祖暴力催收来了。

  唐高祖当年起兵反隋,“卑辞厚礼”求突厥援助兵马,由此陷入套路贷的泥潭再也无法脱身。

  按照《资治通鉴》的说法,唐高祖跟突厥约定,打下长安“民众土地入唐公,金玉缯帛归突厥”。但是按照《大唐创业起居注》的说法,唐高祖答应“子女玉帛,皆可汗有之”。

  前一个说法勉强还能让人接受,至少还有点底线。后一个说法让人无法接受,唐高祖为了跟隋炀帝争夺江山,不惜出卖自己祖国的人民。这跟卖国贼有什么区别?

  还有说法唐高祖为了跟隋朝争夺江山,不惜向突厥称臣,做突厥的儿皇帝。

  虽然现代史学家力证唐高祖没有称臣,认为称臣的说法是一个叫许敬宗的人瞎编。但仍有人坚持认为称臣的说法并非空穴来风。

  因为这个许敬宗是唐太宗李世民的礼部尚书。他参与撰写的《武德实录》、《太宗实录》都经过李世民的审阅。他敢伪造史实抹黑李世民他爹吗?即便他有那个胆,李世民也不会答应。

  《大唐创业起居注》的作者是唐高祖李渊大将军府记室参军(相当于秘书)温大雅。他从唐高祖山西起兵开始就一直跟在唐高祖身边,掌握第一手材料。

  这俩人的说法都不是轻易就能否定的。

  不过必须说明的是,唐高祖即便有卖国言论或企图,也从来没有付诸过行动。他打下长安后并没有把长安“子女”送给突厥而只是厚礼相赠。“帝(唐高祖)以(突厥)初起资其兵马,前后饷遗,不可胜纪”。也就是说送给突厥的只有“饷”而没有人。这说明唐高祖跟突厥的事先约定,不管是称臣还是“子女玉帛”,只不过是权宜之计,骗突厥人的。

  突厥“求请无厌”(贪得无厌)终于让唐高祖忍无可忍。唐高祖不愿再搭理突厥人,停止支付永远也还不完的“利息”。突厥于是跟唐高祖翻脸不断发兵劫掠李唐。

  TJ一直保持守势。在国内尚未安定的情况下,唐高祖暂时不想跟突厥为敌。

  打败刘黑闼后,国内形势基本稳定。代州(山西忻州代县)总管李大恩建议唐高祖反击突厥。突厥爆发饥荒,人马都正饿着肚子,现在打他们有很大把握取胜。

  唐高祖于是派独孤晟率军配合李大恩进攻突厥。两军约好在马邑会合,夹击突厥。但独孤晟迟迟未倒,已经进入进攻位置的李大恩在军粮耗尽之后不得不撤兵。突厥人追上来对李大恩发动攻击。李大恩的部队溃散,几乎全军覆没。李大恩兵败身亡。

  突厥顺势进攻忻州。TJ拼死抵抗,击退了突厥。但是突厥颉利可汗随即纠集十五万人卷土重来,攻破雁门关直奔并州而去。

  唐高祖把李建成、李世民以及能调动的军队都派到山西抵抗突厥。

  TJ在并州挡住了突厥人的进攻,歼敌五千。但是颉利可汗旋即增兵数十万。

  祸不单行,吐谷浑也出兵西北浑水摸鱼。

  唐高祖有点扛不住了,派人去向突厥求和。

  唐高祖的使者见到颉利可汗,对他说:你大老远跑这来不就是为了这里的金玉缯帛吗?我们给你们送过去不好吗?来这抢,抢到了也是归你的部下所有,你自己能落下什么呢?

  颉利可汗听说唐人愿意主动送来金玉缯帛,可以避免远征的辛苦,自然高兴,撤军而回。

  打发走突厥人,唐高祖赶紧调兵去对付刘黑闼。

  刘黑闼勾结突厥人杀回河北后,驻守河北的TJ不是刘黑闼的对手,丧师失地,节节败退。“由是河北诸州尽叛,又降于黑闼,旬日间悉复故城”。李世民先前的战果全部付之东流。

  唐高祖派李元吉带兵去战刘黑闼。但是李元吉非常怂包,“畏黑闼兵强,不敢进”。唐高祖只好把李建成派过去增援李元吉。

  太子洗[xiǎn]马(辅佐太子政事的官)魏征建议李建成攻心为上,攻战为下。再不能干杀俘杀降的事,相反要优待俘虏,鼓励叛军弃暗投明。

  李建成听从了魏征的建议,下令释放叛军俘虏,让他们带话回去,说TJ赦免除刘黑闼以外的所有人。

  刘黑闼的部下也早看清形势不想打了,纷纷投奔TJ。

  刘黑闼率军进攻魏州(河北邯郸大名县)。李建成率军救援。刘黑闼担心TJ内外夹击,撤兵而走。当他们走到馆陶(河北邯郸馆陶县)的时候被永济渠拦住。TJ很快就追到这里。刘黑闼让部队背水一战,自己去督造桥梁。桥造好之后,刘黑闼一马当先过桥而走。他一跑,他的部队无心恋战都跟着跑了。千军万马争抢独木桥。桥转眼就塌了。没跑掉的叛军扔掉兵器举手投降。

  刘黑闼率几百骑兵逃过永济渠,跑到饶阳(河北衡水饶阳县东北)时只剩下一百多人。他的部将见他大势已去,绑了他去找李建成请赏。

  李建成将刘黑闼斩首。

  中国到此基本统一。虽然还有梁师都等反王尚未平定,但已无关大局。唐朝已经可以宣布统一了。

  唐高祖成为继隋文帝之后第六位统一中国的开国皇帝。

  唐高祖一统天下,李世民居功至伟,甚至可以说没有李世民就没有唐王朝。李世民出生入死,浴血奋战,打赢了最关键的几场硬仗,为唐王朝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

  李世民立下的大功,怎么奖赏都不为过。

  但话好说事难办。唐高祖该怎么奖赏李世民好呢?

  对于一般将领立了功,唐高祖可以给他加官进爵。对于李世民,官至大将军,爵位是王,都是人臣最高级,再加官进爵就成皇帝了。唐高祖不知道该怎么办好了。

  唐高祖早先考虑过立李世民为接班人。但是李世民极力推辞,唐高祖只好作罢。唐高祖最终还是立了长子李建成为太子。

  李建成知道唐高祖中意李世民,朝内外也倾心于李世民,心中一直不安。他认为只有除掉李世民这个隐患才能坐稳太子位。

  三弟李元吉跟他关系亲密。他与李元吉密谋,打算动用军队发动叛乱杀掉李世民。

  624年的夏天,唐高祖带着李世民、李元吉去仁智宫避暑,留李建成看家。

  仁智宫在长安城北三百里的玉华山。仁智宫“一月而成”。可以想象,防守不会非常坚固。

  李建成认为机会来了,调他的亲信、庆州(甘肃庆阳)总管杨文干率军奇袭仁智宫。

  但是李建成派去给杨文干送信的人把信送到仁智宫,向唐高祖告发了李建成。

  唐高祖大怒,传召李建成来仁智宫见驾。李建成一到仁智宫就被唐高祖扣押起来。唐高祖随后派人去抓杨文干。但是去抓杨文干的人跟杨文干一起反了,率军杀奔玉华山,要杀了李世民,营救李建成。

  唐高祖得到消息立即下山躲避,让李世民率兵去战杨文干。

  杨文干攻陷宁州(甘肃庆阳宁县)。李世民率军杀至宁州。杨文干的将士一看李世民来了,根本不敢跟李世民交手,四散而逃。杨文干也想跑,被手下砍下脑袋拿去将功赎罪。叛乱很快被平息。

  唐高祖在李世民出发前对李世民说,他决定废掉李建成改立李世民为太子。但李世民平叛回来后,他又不提这事了,仿佛什么事都没有发生过。他放李建成回长安,让李建成继续做太子。

  唐高祖之所以食言是因为李世民走后他的嫔妃和李元吉拼命替李建成说情。唐高祖耳朵软,因此改变了主意。

  其实,不光唐高祖的嫔妃以及李元吉站在李建成这一边,朝中的很多大臣也站在李建成这一边。李世民功劳很大,但人缘不行。宫中朝中有好多说他坏话的人。

  李世民跟隋炀帝不同。隋炀帝当时夺嫡时宫中朝中都说隋炀帝的好话,说太子的坏话。李世民恰恰相反,几乎没人说他的好话,都是替太子说话的。这也是为什么李世民夺嫡最终是靠武力夺取的。通过正常途径他是没可能拿到太子之位的。

  想必李世民对唐高祖再次食言是有怨气的,但也没什么办法,只能咽下这口气。

  后来唐高祖带李建成兄弟几个去打猎。李建成对李世民说:我这有匹好马,翻山涉水如履平地。你骑上试试。实际上这匹马腿脚有毛病,爱栽跟头。李世民骑上马飞奔,突然马失前蹄,摔了下来。不过李世民骑马经验丰富,在马摔倒之时一跃而起,跳到一旁,毫发无损。李世民对人说:“彼欲以此见杀,死生有命,庸何伤乎”?意思是,他想用这招害我。其实生死有命,富贵在天。这点小把戏哪能伤得到我?

  李建成听到后通过唐高祖的嫔妃把这话传进唐高祖的耳朵,诬告李世民自称天命在身,能做天子。

  唐高祖立即把李世民叫来责骂:“天子自有天命,非智力可求;汝求之一何急邪”。天子自有天命,不是用智谋武力能够得到的。你追逐皇位的心也太急了?

  李世民百般解释,自愿接受司法调查。但唐高祖仍不肯息怒,并且对李世民有了猜忌之心。

  其实李世民究竟说了什么很容易调查清楚。唐高祖不去调查,说明他并不关心李世民究竟说的是哪种命。他更在意的是李建成、李世民兄弟俩的关系已经无法修复。

  马的腿脚有毛病即使是事实也是事后才能知道。但李世民第一时间就已经认定了这是李建成设计陷害,说明他对李建成已有成见,心存芥蒂。

  李世民立有大功,握有重权,但对未来皇帝心存芥蒂,对皇位也似乎有想法。这对江山社稷来说是非常危险的事。唐高祖不能不对此烦恼。

  恰逢突厥人犯边,唐高祖暂且放下此事,让李世民率军去抵抗突厥。但是“事平之后,猜嫌益甚”。打仗要依仗李世民,给他军权又不放心,唐高祖非常纠结。【本章节首发沧元图书网,请记住网址(https://Www.CangYuanTu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