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395年——397年?晋孝武帝沉溺酒色,因酒后戏言被弑。
拓跋珪派一支军回国平乱,自己继续进攻后燕。
魏军追到中山城下。慕容宝畏敌不敢出战。将领们多次请战被拒绝。
朝中大臣谋划政变,想杀了他改立他的弟弟慕容麟。政变引爆一连串内乱。慕容麟被迫出逃投奔丁零人。慕容宝也不敢再待在中山,跑回龙城(辽宁朝阳)老家。
龙城是慕容宝的儿子慕容会的地盘。慕容会恨他不肯立自己为太子,带兵逼宫。父子大战一场。慕容会战败被杀。
慕容宝离开中山后,皇室宗亲慕容详自立为帝。但他屁股还没坐稳呢就被杀回来的慕容麟干掉。慕容麟自立为帝。但他屁股也没坐稳就被拓跋珪赶走。
拓跋珪对中山发动总攻,将中山攻克。他随后杀向邺城。
慕容垂的弟弟慕容德据守着邺城。邺城无险可守。慕容德知道邺城守不住,主动放弃邺城,南渡黄河迁往滑台(河南安阳滑县),依据黄河之险抵抗北魏。
拓跋珪追到黄河边没追上慕容德也就罢了。他占领冀州也就心满意足了。
魏军从并州打到冀州,把后燕的版图拦腰截断。慕容宝在龙城关起门来做皇帝。慕容德在滑县自立为燕王,建立了南燕。
关东一燕变两燕。关西的一凉变两凉。
后凉吕光晚年昏庸,仗也打不赢了,事也做不对了。手下不服,纷纷反叛自立。鲜卑秃发氏(拓拔部落的一支)自称大单于建立了南凉。
北方七国没了前秦和西燕,却冒出来南燕和西凉,还是七国混战的态势。
在北方混战一团的时候,南方,也就是东晋,相对比较安静。北方打得再热闹,东晋也不掺和。
前秦崩溃的时候,东晋向西收复了益州,向北收复了黄河以南地区,版图达到最大。晋军一度杀过黄河。谢安、谢玄打算一鼓作气收复中原。可偏偏就在这个时侯,谢安死了。
谢安是朝中的重臣、北伐的支持者和策划者。他死后,晋孝武帝把朝廷大权交给弟弟司马道子。司马道子担心谢家功劳太大、名望太大会影响自己在朝廷中的地位,借口“征役既久”,下令谢玄收兵回营。
势头正劲的北伐于是噶然而止。
谢玄被调回后不久得病而死。收复中原的计划再没人提起。
晋孝武帝和司马道子都不是有进取心的人,知足常乐。东晋版图已经达到历史最高峰还有什么不知足的,差不多就得了。
知足常乐的晋孝武帝开始沉溺酒色,日日和司马道子一起以“酣歌为务”,把喝酒唱歌当成了工作。
按说晋孝武帝是东晋皇帝里面最幸运的一个皇帝。从东晋开国皇帝司马睿开始,每代皇帝都受权臣左右,令不由己出。到了晋孝武帝这里,虽说前期有桓温、谢安两位权臣掌舵,但是到了后期所有事情完全可以由皇帝说了算,只要他愿意。
晋孝武帝即位时年纪比较小,不能亲政,有没有权臣对他来说也无所谓。等他长大了,亲政了,权臣全死了。并且谢安虽说是权臣,但是是一个好权臣,给他留下一个既无内忧也无外患的国家。
谢安死时,东晋已经一跃成为华夏最强大的国家,再不用担心生死存亡。并且国内政治气氛非常好,非常团结,非常有凝聚力,政治稳定,社会和谐。
谢安是一个非常老练的政治家。他在处理桓温专权篡位以及桓温死后的遗留问题上面表现得非常睿智。
桓温如果当时篡位成功,国家非乱不可。在前秦非常强大并且虎视眈眈的情况下,东晋发生内乱无异于自取灭亡。但谢安跟王彪之、王坦之一起巧妙地避免了内乱。
桓温死后内乱的隐患依然存在,因为桓氏家族掌握着东晋几乎所有军队以及地方政权,如果处理不当仍有可能激起内乱。谢安没有急于夺权,而是寻找机会逐步用忠于朝廷的人替换掉桓家的人,最终达成一个权力平衡。
当时东晋西线的最高指挥官是桓冲,东线指挥官是谢安、谢玄。桓、谢两家共同撑起东晋的防线。
苻坚率兵打进东晋后,首先感到惊讶的就是东晋的团结,让他找不到破绽,找不到突破口。各个城池的军民为国效忠宁死不降。苻坚期望出现的大军一到望风而降的情况根本没有出现。每一座城池都需要他付出沉重代价后才能攻克。
朱序坚守襄阳把秦军整个作战计划打乱。苻坚俘获朱序后想用高官厚禄收买最终也没有成功。朱序在淝水之战中又成为晋军的无间道。
实话实说,淝水之战东晋胜得侥幸。但是看似偶然的事情一定有它的必然性。即便是堂堂正正的交战,秦军也不见得能拿下淝水之战。即便是拿下淝水也不见得能拿下东晋。
当年王猛之所以嘱咐苻坚不要去打东晋就是因为东晋上下团结无懈可击,而苻坚的手下鱼龙混杂忠奸难辨。鲜卑人、羌人各怀鬼胎。以不团结的军队去战团结的军队,即使人多也无法取胜。但是苻坚没有听王猛的。结果苻坚不但输掉了淝水之战连整个国家都输掉了。
谢安就有这个本事把大家团结到一起,让方方面面的人都能为己所用。
朱序实际上是桓温的部将,但他在战斗中是为国家而战不是为桓家而战。淝水之战时他跟谢安合作,根本没考虑自己是桓家人还是谢家人,只想着怎么让东晋赢。
桓家人、谢家人各大家族的人都被谢安团结到了一起。
晋孝武帝接手的国家就是这样的一个大好局面。
如果晋孝武帝能把这个大好局面维持下去,东晋别说生存无忧,统一中国都指日可待。
但偏偏晋孝武帝是一个沉溺酒色的人。国家到了他的手里又开始乱了。
晋孝武帝整日里杯不离手“醒日既少”,朝政就交给了司马道子打理。但是司马道子也是个酒色之徒,沉迷酒色而疏于政事。他把朝政委托给他信任的人去打理。而他所宠信的人,全是阿谀奉承之徒。这些人拉帮结派,任人唯亲,卖官揽权,贪污腐败。上昏下奸,朝政焉能不乱?“由是朋党竞起,无复向时友爱之欢矣”。朝廷风气越来越差。政治越来越昏暗。
晋孝武帝好酒色,但是信佛。他是一个“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的佛教弟子。
佛教在东汉末年开始在宫廷流行,后来慢慢流传到民间。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开始盛行。乱世当中无论是达官贵人还是平民百姓,日子都不好过。尤其是百姓在现世几乎没有活路,于是寄希望于来世。有人相信人死后能够进入极乐世界。有人相信佛法无边可以保佑自己和子孙趋福避祸。有人相信佛教所说的轮回转世可以超脱肉体达到灵魂的永生。有人相信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因果关系。佛教的传道士趁机故弄玄虚,装神弄鬼,蛊惑百姓,发展教众。
来自西域的高僧佛图澄自称有预言未来的能力。邪门的是,他预言的成败吉凶很多都应验了。“赵主勒以天竺僧佛图澄豫言成败,数有验,敬事之”。后赵皇帝石勒认为他是神人,对他敬奉有加。他不仅能预知未来还能看到千里之外发生的事,念动咒语能役使鬼神,治疗痼疾。朝野相信佛图澄能通神,他的神法力高强。同时他也宣传佛教积善行德,慈悲为怀的理念。国人对此也非常赞同。“国人化之,率多事佛”。“争造寺庙,削发出家。”皇帝信佛带动国人也信佛。
佛教首先兴起于北方,后来又传到南方。南方也有好多皇帝信佛。
晋孝武帝是第一个公开信佛的皇帝。他大力扶持佛教,在供养僧人、造庙铸佛上面不惜血本。他花在僧尼、礼佛上面的钱已成为百姓沉重的负担。
晋孝武帝不仅信奉佛教,还非常宠信僧人。他整天跟僧尼混在一起。僧尼可以插手朝政,“窃弄其权”。
有大臣上书进谏晋孝武帝:你要信佛就应该“以五戒为教”,也就是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但是你看看你,嗜酒好色首先就破了淫戒酒戒;你虽然没亲手杀过人,但你任用的人滥用刑罚枉杀无辜也有你的责任;社会上盗贼横行,你也难辞其咎;你说到做不到就是犯了妄语之戒。你五戒都破,算什么信佛呢?
但谏归谏,晋孝武帝也不理,该喝酒喝酒,该泡妞泡妞。
后来,晋孝武帝果然死在酒色上面。
396年,晋孝武帝在后宫喝酒。他最宠爱的张贵人作陪。当时张贵人已经30岁了。
喝得醉里巴熏的晋孝武帝跟张贵人打趣,说:“汝以年亦当废矣,吾意更属少者”。姑娘十八一朵花,过了三十豆腐渣。你已经豆腐渣了,该下岗了。我要废了你找更小的去。
张贵人大怒。皇帝说的虽然是酒话但也是实情。作为酒色之徒永远喜欢貌美如花的。像她这样年老色衰的指定是要靠边站的。张贵人自己早已预料到会是这么个结果,但是亲耳从皇帝嘴里听到却还是无法接受。
晋孝武帝喝高了,睡去了。张贵人可睡不着了。她越想越生气杀心顿起。她召来心腹宫女做帮手,用被子把醉酒的晋孝武帝活活闷死了。
这可能是历史上死得最窝囊的一位皇帝,只为痛快痛快嘴把命丢了。
张贵人对外宣称,皇上“因魇暴崩”,做噩梦把自己吓死了。群臣不辩真伪,又不可能验尸,只得拥立太子司马德宗继位。【本章节首发沧元图书网,请记住网址(https://Www.CangYuanTu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