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元图书网 > 穿越小说 > 中华世纪谈 > 156,曹魏灭蜀
  公元256年——264年 曹魏灭蜀。魏将钟会据蜀地叛乱。

  曹奂封司马昭为晋公,赐九锡。司马昭坚辞不受。刚出了弑君的大事件,司马昭不得不顾及舆论暂缓称帝的步伐。曹髦等于用自己的性命为曹魏多争取了几年寿命。

  魏吴两国内乱不断,蜀国相对来说一直比较安静。

  姜维虽然执掌蜀国大权,但常年带兵在外很少参与朝政。他只关心北伐,朝中杂事爱怎么处理怎么处理。

  刘禅有百官辅佐,朝政倒也不用他操心。当然,他的智商欠费,也不知道该怎么打理朝政。他把精力放在享乐上面,“颇出游观,增广声乐”。

  宦官黄皓百般逢迎他,陪他吃喝玩乐,讨得刘禅欢心。刘禅封他为中常侍,把朝政交给他打理。“宦人黄皓始专政”。蜀国开始出现宦官专权局面。

  公元262年,姜维又要出兵北伐。

  大将廖化在背后议论他,说:“‘兵不戢,必**’“,伯约之谓也。智不出敌而力少于寇,用之无厌,将何以存”?用兵不知道节制,必将会引火烧身。这句话说的就是姜维这种人。智谋不如人,战斗力不如人,穷兵黩武,会把国家拖垮了。

  果不其然,姜维北伐刚出祁山就被人家打了回来。

  朝中对他意见越来越大。黄皓想趁机搞掉姜维,换成自己人。他建议刘禅撤掉姜维的大将军一职。

  姜维听说后赶回朝廷,以黄皓“奸巧专恣,将败国家”为由,强烈要求刘禅杀掉黄皓。

  刘禅说黄皓不过是一个跑腿的太监,你跟他较什么劲?

  姜维见刘禅护着黄皓也没办法。他感觉刘禅跟黄皓气味相投,对刘禅也起了戒心,从此远住边关不敢再回成都。

  姜维频繁北伐劳而无功,白白消耗了蜀国国力,但同时也搅得魏国不得安生。

  司马昭对姜维屡次进犯非常头疼。有人建议派个刺客杀掉姜维。司马昭不同意。堂堂大国使用那么下三滥的招数让人耻笑。有人建议干脆派兵灭掉蜀国。司马昭说这个可以考虑。事实上他已经深思熟虑过这件事。

  他给大家分析,蜀国有九万军队,姜维带走五万,国内只有四万。如果我们能引开姜维并把他拖住,然后趁虚而入突袭汉中,就能把蜀国一举拿下。

  大家都觉得不容易办到,只有大将钟会认为可行。于是司马昭派钟会为帅去伐蜀国。

  263年,司马昭派大将钟会、邓艾等领兵二十万出击蜀国。

  司马昭让邓艾领三万人从狄道出发进攻姜维,将姜维缠住。雍州刺史诸葛绪率三万人抄姜维的后路,阻止姜维逃回汉中。钟会率十几万人从斜谷道、子午谷等小路趁虚而入奇袭汉中。

  姜维受到攻击,果然把注意力放在邓艾一边。钟会趁机杀入汉中。

  姜维来不及回防,下令收缩防守。他相信只要蜀军守住各个关隘,魏军无机可乘只能退去。但是他漏算了蜀将的忠诚度。

  汉中防御体系的关键一环是阳安关口(陕西汉中宁强县阳平关镇)。阳安关口就是阳平关南部关口。阳平关卡在关中进入汉中的必经之路上。当年曹操、司马懿都在阳平关栽过跟头。

  据守阳安关口的蜀将蒋舒刚被降职,心怀怨恨。他不战而降,引狼入室,让魏军轻易突破了蜀军的防线。

  邓艾得知钟会得手,向姜维大营发动总攻。姜维无心恋战,撤兵而走。诸葛绪没能堵住姜维。姜维侥幸逃脱,放弃汉中防线,退守剑阁(四川广元剑阁县剑门关),希望依仗天险抵挡魏军。

  蜀国向东吴告急。根据蜀吴军事同盟“若有害汉,则吴伐之;若有害吴,则汉伐之”。吴国向蜀国发去了援军。但是远水已解不了近渴。蜀国战事发展得非常快。

  钟会顺利占领了汉中,但在进攻剑阁时被姜维击退。他担心久攻不下造成粮草不济,不如见好就收。拿下汉中已是大功一件,折在剑阁反为不美。

  邓艾不同意撤兵。他说剑阁是难打。但我们可以抄小路绕过剑阁直捣蜀国国都。

  钟会认为邓艾异想天开。除了剑阁,根本没有适合军队通行的小路。你总不能放弃所有装备只扛一杆红缨枪就去打成都?不过邓艾既然愿意去,钟会也不阻拦。于是邓艾率领着几千勇士进山去奇袭成都。

  有诗云:蜀道难,难于上青天。

  邓艾行军七百里,山高谷深,陡峭险峻,既不见路也不见人烟。他们逢山开路,遇水搭桥,“攀木缘崖,鱼贯而进”。俗话说,上山容易下山难。有些地方,邓艾的将士们不得不“以毡自裹,推转而下”,裹着毡子滚下山来。

  路途艰险,粮草告磬。就在濒临绝境之时,他们幸运地走出了蜀道。

  魏军如同神兵天降!

  蜀国的主力都在剑阁,内地空虚且毫无防备,仓促间无法组织起有效的防守。蜀人见到魏军,以为剑阁失守蜀军被歼,精神崩溃士气大跌。

  邓艾这几千人竟如入无人之境。

  成都慌了手脚,急派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前去阻击魏军。

  诸葛瞻依仗人多挡住了邓艾。

  邓艾发起进攻被诸葛瞻击退。邓艾对将士们说:咱们的生死存亡就在此一战。咱们既无后援,也无退路,只有取胜才有生机。

  被激励起来的将士们无不以一当十,奋勇向前。

  蜀军终于被击溃了。

  诸葛瞻父子没脸回去,冲入阵中血战至死。

  邓艾挥军直杀成都。

  成都大乱。百姓举家逃走。刘禅跟群臣也慌了手脚,聚在一块讨论是跑还是降。有人建议投奔东吴。但马上有人反对,认为投奔东吴必定要向东吴称臣,那还不如直接向魏国投降。大家讨论的结果是向邓艾投降。刘禅的儿子刘谌[chén]劝父亲背城一战,宁死不降。但刘禅打定主意宁降不死,让人拿着玉玺去迎接邓艾。

  刘谌悲痛而绝望,带领全家来到爷爷刘备的庙里自杀。

  邓艾收到玉玺大喜过望。他奇袭成都只指望调动姜维回军救援,让钟会趁虚而入,没想到竟真的拿下成都。

  他率军进城接受了刘禅的投降。几千人的一支队伍竟然灭了一个国。

  姜维得知魏军攻到成都,立即放弃剑阁回援。但刚走到半道就接到了刘禅投降的诏书,只得放下武器向钟会投降。他的将士们气得挥刀向石头上乱砍,却也无可奈何。

  钟会大军顺利进川,迅速接收蜀国全境。

  吴军援军得知蜀国降了,赶紧撤了回去。

  邓艾立下首功被封为太尉。钟会自然也有功劳被封为司徒。两人从此都名列三公。

  但是钟会心里很不爽。他派邓艾奇袭成都实际上是想惩罚他的狂妄,没想到这家伙踩了狗屎运,竟然收降了蜀国。邓艾本是他的部下,现在跟他平级。一步青云的邓艾更加狂妄,把灭蜀全看做自己的功劳,全然不把钟会放在眼里。

  邓艾对蜀国的降臣降将说:多亏是我,你们才能活命。要是换其他人,你们都活不成。钟会听到后非常不悦。

  邓艾不仅不把钟会放眼里,连司马昭的命令也敢不执行。他灭蜀之后便准备伐吴,休整部队,制造战船。司马昭通过监军(随军御史)卫瓘告诫邓艾做什么事都要先请示,得到批准后再做,不要自行其是。邓艾回复说,蜀地离京城距离太远,如果凡事请示,时间耽误不起。有些事我必须马上做出决定,否则就会出问题。他引用古人的话:“大夫出疆,有可以安社稷,利国家,专之可也”。官员在外,只要对国家有利,独断专行也是允许的。换句话说就是“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邓艾依然我行我素,遇事不请示不汇报,专权独断,自行其是。

  司马昭开始疑心邓艾,让卫瓘看紧邓艾。

  钟会得知这个情况后设法暗算邓艾。他暗中搜集邓艾的黑材料,作为邓艾的“反状”通过卫瓘密奏司马昭。

  他据守剑阁把守着巴蜀跟中原的交通要道。来往书信都从剑阁中转。他毁掉邓艾的奏章,模仿邓艾笔迹重写,措辞狂妄无礼。拿到司马昭的回信,他也毁掉重写,刺激邓艾回击。他像斗蟋蟀一样撩拨两人干仗。

  司马昭被撩拨起来了,下令钟会带兵接管成都,逮捕邓艾。

  钟会让卫瓘拿着皇帝的诏书去成都逮捕邓艾,把邓艾打入囚车送往洛阳。途中,邓艾被秘密杀害。

  钟会率兵接管了整个蜀国。

  钟会独霸蜀国后冒出自立为王的念头。他想我要是把剑阁一关,那巴蜀不就是我的天下了吗?我可以取代刘蜀跟魏吴三国鼎立。

  其实钟会早有异志。他陷害邓艾不仅是出于嫉妒心也是有夺取蜀国割据为王的想法。

  他接管成都后,“遂决意谋反”。之所以决定马上造反,是因为司马昭领军进驻长安,招钟会见面。

  司马昭不仅怀疑邓艾也怀疑钟会。他不放心让钟会负责整个蜀国,派贾充率步骑兵进驻汉中,同时自己率大部队进驻长安。他借口担心邓艾拘捕造反,实则想趁机收了钟会的兵权。

  钟会没有从容准备的时间,决定提前造反。【本章节首发沧元图书网,请记住网址(https://Www.CangYuanTu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