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春节的临近夹皮沟这个小山村已经充满了浓浓的过年气氛。
今天已经是腊月二十三小年儿早上八点天刚亮就有两辆车开进村里正是连夜赶路的刘青山一行。
“回家喽!”小六子跳下车嘴里兴奋地嚷嚷着很快就招来一群小娃子。
小老四也和老五手拉手从车上下来然后望着熟悉的小村子笑一种回家的感觉油然涌上心头。
刘青山也乐呵呵地和吴桐从车里钻出来:“快点回家看咱们的小鹿鹿去!”
不过想回家可没那么容易村民都涌上来亲亲热热地打着招呼。
张杆子也刚从猪场喂完猪回来看到刘青山立刻大叫一声:“好哇青山回来啦总算能分红啦!”
刘青山也大乐:“我说大伙咋都这么欢迎我呢。”
“你就惦记着分钱还缺钱咋滴!”老支书瞪了侄子一眼张杆子也不在意嘴里一个劲嘻嘻笑。
一旁的张大帅忍不住训他:“这钱放在合作社账面上还省得惦记呢。”
“还是把存折放自个家柜子里好没事掏出来瞅瞅瞧着就高兴。”
他家闺女前两天就和其他娃子一起回来了所以张杆子特别高兴。
“爸咱家都是俺娘掌管钥匙。”他家的小儿子也五岁了一不小心就揭老底。
众人一阵哄笑张杆子脸皮厚:“反正户口本上俺才是户主。”
大张罗就都开始逗张杆子的儿子:“昨天晚上你爹和你妈是不是又打架了?”
小孩子不懂事还真点点头大张罗立刻又追问:“那谁赢了?”
张杆子觉得要坏事刚要告诉儿子别瞎说结果小孩子嘴快:“当然是俺娘厉害把俺爹都压下边啦!”
这下子大伙乐开锅了搞得张杆子都脸红脖子粗的。
刘青山也乐呵呵地望着大伙这种熟悉的感觉令他心里倍觉亲切。
“青山先回家。”张队长吆喝一声他知道刘青山惦记家里的老人孩子呢。
大伙这才嘻嘻哈哈地散了临走的时候纷纷邀请刘青山去家里串门。
刘青山也总算是解放了拉着吴桐急匆匆往家奔。
至于小老四他们早就先跑回去了。
进了自己老屋的当院大狗摇晃着尾巴扑上来刘青山揉揉它的狗头然后才开门进屋。
只见小鹿鹿站在地上仰着小脑瓜望着刘青山和吴桐。
小家伙一生日多了已经会走。
“鹿鹿看看谁回来啦?”林芝蹲在孙女身旁笑吟吟地望着刘青山。
小鹿鹿小黑豆一般的眼睛眨了眨然后就张开两个小胳膊:“妈妈!”
这一声妈妈把吴桐的眼泪都叫出来上次和女儿分开小鹿鹿还不会说话呢。
于是连忙甩掉外衣把女儿抱在怀里贴贴她温热的小脸感觉心都融化了。
“宝贝还有我呢?”刘青山轻轻拍拍手。
好几个月没见小鹿鹿显然把他给忘了扭过小脸儿钻进母亲怀里。
“爸爸是爸爸。”吴桐笑着转转身子把女儿的小脸露给刘青山。
“爸爸爸爸爸。”小鹿鹿好像终于想起来了奶奶在家天天教她呢。
刘青山也被叫得浑身发飘感觉世界上最美好的语言也没有这一声爸爸来的甜蜜。
“来爸爸抱抱。”刘青山把小鹿鹿高高举过头顶小丫头嘴里发出咯咯的笑声她终于想起来喜欢把她举高高的爸爸。
跟孩子亲热一番刘青山这才去爷爷家只见哑巴爷爷以及李铁牛他们都在这屋聊天呢。
大孙子回来刘士奎也特别高兴拉着孙子坐到上炕乐呵呵的怎么瞧都瞧不够。
刘青山挨个问候一遍这才跟师父聊起来。
哑巴爷爷的中医学校已经放假新学期开学又招收了两千多名新生。
这些不是短期培训的那种新生都是年轻人以初高中毕业生居多从头开始培养。
招生还是比较顺利的因为哑巴爷爷的努力如果顺利从中医学校毕业也能获得大专学历和行医资格。
现在大学还没开始泛滥所以落榜的考生还是非常多的大专学历对他们有着很大的吸引力。
再说了哑巴爷爷名声在外所以这一批新生都是优中选优素质还是非常不错的。
“吃饭先吃饭!”奶奶和秋菊奶奶张罗着放桌子开饭。
一大家子吃饭就得三四桌爷爷这边两桌主要是男的。
像是刘青山的岳父吴教授还有王爷爷以及路作家等人也都请了来。
因为是小年儿所以早饭照例是吃饺子早都包好了就等刘青山他们回来呢。
“三凤这是酸菜馅的你最爱吃。”奶奶把一大茶盘子酸菜馅饺子放到刘青山跟前。
“奶俺也爱吃酸菜馅的。”李铁牛先夹起来一个扔进嘴里:“嗯真香!”
他早就把这里当成自己家。
“知道你能吃特意给你多包了一盖帘儿。”奶奶当然知道李铁牛的饭量。
李铁牛一听更不会客气一口一个往嘴里扔。
“还是年轻好。”王教授也感叹一句他也是彻底准备在夹皮沟这安度晚年了。
“王爷爷最美不过夕阳红。”刘青山嘴里忙着吃饺子还不忘聊天。
“好那我们这些老家伙都争取多红几年。”王教授捏着酒盅跟刘士奎和吴教授他们碰了一下。
这几位也不多喝一顿喝上一两二两的舒筋活血。
吃完饺子泡上药茶大伙就坐着聊天。
小老四他们一群孩子又跑过来小鹿鹿扎着两个小胳膊也跟着摔倒了就自己爬起来也不哭。
老五拿着手稿过来高文学和路作家这两位师父就领着她去安静的地方研究。
“来上姥爷这!”
“来鹿鹿上太爷爷这来!”
吴教授和刘士奎一起拍手小鹿鹿瞧瞧这个望望那个最后乐呵呵地扑进刘青山怀里。
两位老人也都笑着摇头:“白疼你了。”
陪着家人坐了会儿刘青山就穿上外衣去村里各家转悠一圈。
大头和二彪子乐呵呵地陪着她走东家串西家一上午就过去了。
这两位现在也二十七八岁这些年历练得也越来越成熟现在已经成为夹皮沟新一代的领导者。
有这两位兄弟掌管合作社刘青山也放心。
最后溜达到队部支书爷爷和张队长他们都在正好先碰碰头儿。
“三凤今年的分红比去年只多不少俺们琢磨着这么一大笔钱大伙放家里也不合适还得你帮着琢磨个投资的办法。”
老支书吧嗒着小烟袋在刘青山的影响下老支书的思想一点可不保守。
要是按照老辈人的传统思想有钱正好存银行里;但是老支书却琢磨着怎么能叫钱生钱对这叫投资。
夹皮沟合作社也是尝到了甜头比如投资县里的大修厂转产摩托一下子就撑起了合作社收入的半边天。
刘青山对自己的老家早就有着明确的规划:“支书爷爷摩托车厂的成功经验可以发扬壮大啊。”
“三凤你的意思是造汽车?”二彪子有点听明白刘青山的意思。
“从俩轱辘的变成四个轱辘的肯定能成。”
“对造汽车!”
大伙七嘴八舌一个个都情绪高涨瞧那样子好像汽车就是用泥巴捏出来那么容易。
刘青山却连连摆手:“汽车咱们暂时肯定造不了那个对各方面的技术要求太高不过咱们可以制造农用车。”
“农用车造小四轮拖拉机吗这个好像也不错。”
张队长点点头这两年不少农户家里勒紧裤腰带也要先买上一辆小四轮耕地秋收什么的比牛马强太多了。
“不是小四轮我说的是农用三轮车当然以后也可以发展成四轮的。”刘青山说的三轮车曾经普及过好长一段时间。
和小四轮相比三轮更加便捷速度也更快作为农业运输车还是很受欢迎的。
等到燃油车逐渐淘汰那么就改成电动三轮车那个更普及。
大伙也都相信刘青山的眼光自然一致通过。
从两轮发展到三轮好像也不错。
刘青山给规划出发展道路剩下的就是老支书他们去实施摩托车制造厂那边有成型的科研团队。
里面还有不少毛子的专家呢弄这种三轮车的发动机当然没问题。
解决完这件大事老支书心里也敞亮多了乐呵呵地说:“你说吧以前没钱的时候发愁现在有钱了也愁犯愁这钱怎么花。”
大伙也都忍不住笑这大概就叫幸福的烦恼吧。
二彪子插话道:“支书爷爷想花钱还不容易您看看这个这是俺对夹皮沟新村的规划。”
大伙凑上去一瞧张队长一拍大腿:“这家家户户都是二层小楼还真够洋气的。”
“城里人才住楼房咱们农村人住这个合适吗?”车老板子有点疑惑。
老支书挺直腰杆:“农村人咋了照样也能楼上楼下电灯电话。放以前说啥也不敢想咱们也能住楼房哈哈哈!”【本章节首发沧元图书网,请记住网址(https://Www.CangYuanTu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