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元图书网 > 玄幻小说 > 王妃他富可敌国 > 第18章7章 第一百八十七章
  寻常人想要看户部的账目并非一件容易的事儿。

  即便顾砚书是厉王妃, 也同样如此。

  原本顾砚书以为,此时事关重大,温清霄那边也不能立即回话。

  谁知道不过两天的功夫, 温清霄那边便派人来传了信, 说是问过了温清衍, 温清衍最终同意了顾砚书的要求, 若是顾砚书得空,直接去户部便可。

  虽然对温清衍最后给出的回复有些意外,但转念略微思索了一番,又觉得也说得过去。

  现如今户部的压力大, 温清衍顶着压力, 想要尽快破局也正常。

  恰好顾砚书这段时间得空, 秦戮公务也繁忙, 没空与他玩闹。

  在收到温清霄回话的第二日, 顾砚书便收拾收拾, 去了户部一趟。

  几个月过去了, 户部与上次顾砚书来时相比, 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变化。

  只是这户部中的官员,似是换了不少。

  顾砚书自认为记忆力还算不错,然而现如今一眼扫过去,入目所及的, 几乎都是陌生的面孔。

  “宁国公府被处置后,户部有不少官员都受到了牵连,这些日子的确换了不少人。”

  温清衍一眼便看出了顾砚书的心中所想,低声解释道。

  “原来如此。”

  顾砚书微微点头,眼中划过了一丝了然。

  这户部以前便是掌握在大皇子手中的,其内部自然也都是大皇子一脉的人。

  大皇子与宁国公府一向交往甚密, 人脉也有不少重叠之处,户部受到波及,也就不让人奇怪了。

  不过对于现在的顾砚书来说,宁国公府也好,大皇子也罢,都不是什么特别需要注意的事儿。

  故而在略微提了两句后,顾砚书便直接将重点放在了他这次来户部的重点之上:

  “六公子与本殿说,温大人可以做主,将户部历年的账目给本殿看?”

  “嗯。”

  温清衍轻轻点了点头,而后开口道:

  “近些日子户部换了不少人,恰好也在整理账目,听清霄说,殿下手中,有一名为复式记账的记账方法,所记账目更加清晰明了,还望殿下可以指点一二。”

  复式记账法,顾砚书自从拿出来之后,就没有瞒着。

  报社现在所用的,也都是复式记账,顾砚书确信,依照温清霄的聪颖,负责报社这么些时日了,应当也已经学会了复式记账的方法。

  温清衍若真是想要学习这复式记账,完全可以去问温清霄。

  现如今与他这样说,不过是为了给出一个将户部的账目交给顾砚书的理由罢了。

  顾砚书是个聪明人,几乎一耳朵便听出了温清衍的弦外之音。

  当即,便与温清衍交换了一个彼此都懂的眼神:

  “既然温大人开口了,本殿自然没有藏私的道理。”

  不过温清衍刚刚有一句话倒是没有说错。

  近来户部换了不少人下去,现如今为了让新上任的官员能够尽快掌握户部以及国库的情况,这些日子户部的人也的确在整理往年的账目。

  这倒也方便了顾砚书现在的查看。

  顾砚书先是翻看了一下户部今年的账册。

  不得不说,因为水泥路的关系,户部今年的业绩可以说是十分漂亮。

  顾砚书光是看着账册上面所记录的,相较往年增长了多少多少的数据,都能看出户部官员今年的喜悦。

  今年的账目因为温清衍的关系,看着倒是也没有太大的问题,顾砚书也不过是略微的翻看了一下,便将其放下,拿起了户部往年的账册。

  都说没有对比便没有伤害,用来形容现如今顾砚书所看到的账册可以说是再合适不过了。

  不过是略微翻看了两页,顾砚书便觉得以前的户部尚书被他与温清衍联合拉下马,并不冤枉。

  就这账目做的乱七八糟不说,其中还有不少语焉不详的地方。

  顾砚书不过是大致扫了一眼,便能看出其中大致有三分之一的银钱去向成谜。

  顾砚书脸上的嫌弃可谓是十分明显,让温清衍想要忽略也难,温清衍也只能地咳了一声,低声届时道:

  “咳……往年的账目的确较为混乱,下官已经命人重新整理了,只是时间略有些匆忙,还未拿出结果。”

  “历史遗留问题,与温大人无关,温大人不必如此介怀。”

  顾砚书也知道这账目混乱与温清衍并无太大的关系,只略微摆了摆手,让温清衍不必放在心上。

  随后又抽出了几本账册,大致翻看了一下。

  虽然以前的账目十分混乱,但顾砚书依旧从中提取出来了不少有用的信息。

  比如说这天齐的税收制度。

  与其他国家一样,在温清衍提出“开源”之前,天齐国库最主要的收入来源,便是国库。

  除了这商贾往来贸易之间产生的税费,最大的一笔收入,便是来自老百姓的人头税。

  看到这一点时,顾砚书下意识皱了皱眉,脸上的不赞同一闪而过。

  虽然只是转瞬即逝的情绪,却也被一旁的温清衍捕捉到了:

  “殿下可是已经有了想法?”

  “想法倒是已经有了,但是此事,恐怕实施起来并不简单。”

  顾砚书放下手中的账册,脸上难得出现了一丝犹疑。

  似乎在思索,是否应该将心中的想法说出口。

  温清衍对顾砚书的性子也算是了解,知道能够让顾砚书说出“实施起来并不简单”的话,恐怕会比想象中的更加艰难。

  但是现在,温清衍也已经别无他法,否则也不会在厉王府已经与皇帝闹翻了的情况之下,向顾砚书求助。

  温清衍在思索了片刻之后,依旧决定先听一听顾砚书想出来的法子,再做决断:

  “殿下但说无妨。”

  顾砚书看了温清衍一眼,对上其坚定的神情后,手指微微点了点桌上的账册,缓声开口道:

  “本殿的法子……摊丁入亩。”

  “摊丁入亩?”

  温清衍低声重复了一遍顾砚书所说的这四个字,眼中划过了一丝茫然,而后便陷入了沉思。

  “没错,摊丁入亩,本殿刚刚看了一下,现如今天齐最主要的税收来源,便是向百姓们征收的人头税,但这种税收制度,却有不少弊端。”

  看出温清衍脸上的茫然,顾砚书微微停顿了片刻,便直接开口向温清衍解释道:

  “家中平困之人,会因为人头税而不敢生育,也会因为人头税而隐瞒家中实际人口,生的越多,给家中带来的负担就会越大,百姓便会越来越不敢生育,最后产生恶性循环。”

  “本殿的法子,便是取消人头税,按照人们手中所拥有的田地数量收税,这样家中贫困的人可以少交税甚至是不交税,而家中富裕的人,便多交,倒也算是公平。”

  摊丁入亩。

  这个政策,在后世,是由雍正帝正式推行开来的。

  在实行摊丁入亩的政策之后,清朝的税收曾经有过明显的提升,同时也让清朝的人口有了显著的增长。

  除此之外,通过摊丁入亩的政策,也是对土地兼并的有效抑制。

  除此之外,取消人头税,改为按田征收后,不仅可以简化税收程序,同时也能降低在征收税费时所产生的人力财力损耗。

  但想要改变税收制度,又哪里是一件容易的事儿?

  旁的不说,就说现如今天齐离京数代帝王,延绵百余年,期间贵族起伏,崛起勋贵无数。

  盘踞在京都的势力便不知凡几,手中握有财富的,大多都拥有与财富等同的地位以及权势。

  摊丁入亩,不仅仅是取消人头税这么简单,同时也是对权贵的极大挑衅。

  拥有的越多,所交的税便越多,这无疑是在动贵族富商手中的蛋糕,想要推行,其中的阻碍可想而知。

  若是强行实施,很有可能让地主以及世家贵族们,将税收所增加的成本,强行转嫁到贫农身上。

  朝廷按照田地的数目增加地主以及世家贵族们的税收,地主以及世家贵族们在土地上所耗费的成本大了,便干脆提高粮食的价格,或是进一步压榨贫农,降低贫农的雇佣工资。

  到了最后,朝廷的税收增加了,地主以及世家贵族赚了个盆满钵满,普通百姓的日子反而更加难过了。

  这样的结果,也并非是顾砚书的臆想,而是历史上清政府大力推行摊丁入亩之后,所造成的影响后果之一。

  经历过末世,顾砚书虽然爱财,但骨子里依旧保存着“全人类好了,大家才能好”的思想。

  故而这样的结果,并不符合顾砚书将“摊丁入亩”这项政策拿出来的初衷。

  甚至若非现如今南城那边已经开辟了几片红薯的试验田地,若是顺利,明年天齐的粮食产量便会有一个质的提升,顾砚书或许根本不会提出“摊丁入亩”这四个字。

  虽然在顾砚书眼中,摊丁入亩拥有着种种弊端,但对于温清衍来说,这四个字,却像是平地一声惊雷,直接替其打开了思绪:

  在顾砚书提出摊丁入亩这四个字之前,温清衍便已经察觉出了,现如今天齐所施行的人头税拥有的种种弊端。

  虽然皇上仁慈,即便这些年国库艰难,也并未下旨加重赋税,但前些年天齐常年处于战乱,普通百姓本就十分拮据,即便是不增加税收,对于百姓来说,依旧是一笔不小的负担。

  温清衍也曾经想过改变这样的现状,然而却一直想不到一个合适的解决方法。

  直到此刻,顾砚书提出“摊丁入亩”、“没钱没田的人不交税,有钱有田的多交税”,顿时如同茫茫大海中的灯塔,给温清衍指明了方向。

  但在瞬间的激动之后,温清衍又顿时冷静了下来,很快便想到了这摊丁入亩政策若是想要实施,会面临的困难以及后果。

  思索片刻后,温清衍抬眼看向了顾砚书:

  “不知殿下可否与下官详细说说,关于这摊丁入亩的细节?”

  按照顾砚书以前的习惯,若是提出一项提议,便会同时拿出一份可实施的计划书或者是报告,故而温清衍才会有此疑问。

  而顾砚书也同样没有让温清衍失望,顿时便明白了温清衍的意思:

  “这样,一会儿本殿回府后先写一份详细的计划书,差人给温大人送来,温大人看过之后,若是还有什么疑问,再来询问本殿?”

  “如此,下官先在此谢过殿下了。”

  温清衍也没有与顾砚书客气,直接向顾砚书道了一声谢,接受了顾砚书的好意。

  随后,又像是想到了什么,抬眸看了顾砚书一眼:

  “将此法交予圣上,若是圣上问及……”

  “四公子尽可直言。”

  顾砚书不过是瞬间,便明白了温清衍此话的含义。

  摊丁入亩涉及变法以及税改,事关重大,并非户部凭借一己之力便能做主,最后与摊丁入亩有关的所有信息,都会被放到皇帝的龙案之前。

  届时少不得需要向皇上说明,这摊丁入亩的法子是怎么来的。

  若是顾砚书不欲让旁人知晓此事与他有关,温清衍自然会想法子替他遮掩一二。

  不过对于顾砚书来说,遮掩不遮掩的,倒也不是什么要紧的事儿。

  毕竟玻璃水泥望远镜等物都已经拿了出来,也不差摊丁入亩这一遭。

  得到顾砚书这样的回答,温清衍脸上的表情也明显松快了些许。

  接下来的时间,顾砚书也就与温清衍那简单的交谈了几句,便起身告辞了。

  临离开之前,顾砚书不期然又想到了昨日见到温清霄时的场景,没忍住关心了一句:

  “六公子没事?”

  “什么?”

  温清衍先是愣了愣,思索了片刻后才反应过来顾砚书问的是什么,微微摇了摇头:

  “劳殿下关心,并无大碍,家母昨日听说六弟的事儿后,便亲自去了一趟杨府,以后应当不会再发生这样的事儿了。”

  提及此事,温清衍的脸色变得稍稍难看了些许,显然是被自家六弟昨日被前未婚妻骚扰的事儿给气得不轻。

  “如此便好。”

  顾砚书听闻此言,也微微放下了心。

  温清霄不擅于处理女子之事,温夫人却是一个有手腕的,此事有她出面,自然是再合适不过。

  而后,顾砚书也没有与温清衍多寒暄,便直接离开了户部。

  也不知是否是顾砚书的错觉,在离开户部的时候,他总觉得身后似乎有什么人在看着他。

  然而转身回望的时候,却又什么也没看见。

  转而询问止戈,得到并无异常的回答之后,顾砚书也就直接将这件事给抛到了脑后。

  顾砚书做事向来雷厉风行,回府之后也没有耽误,直接将摊丁入亩的具体方案以及各种弊端都写了下来,差人送到了温清衍手中。

  在顾砚书看来,这件事不过是帮了温清衍一个小忙。

  然而顾砚书不知道的是,在温清衍接到他送来的计划书后没多久,便收到了宫中皇帝召其觐见的圣旨,去了皇宫。【本章节首发沧元图书网,请记住网址(https://Www.CangYuanTu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