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元图书网 > 穿越小说 > 回到北宋当大佬 > 第一百八十章 仁宗之仁
  东华门外,甘奇披枷带锁而来。还带着上千读书人。

  霎时间,满场皆是高呼:“官家圣明,陛下圣明!”

  皇帝当真圣明了,把甘奇救出来了,虽然还披枷带锁,但是只要甘奇进了这皇城,在皇帝当面戳穿文彦博这个贼子的真面目,必然万事大吉。

  甘奇走进人群,往东华门走去,不断拱手与众人致意。

  孔子祥与冯子鱼等人也一直跟着甘奇往前走,孔子祥还不断说道:“道坚兄,见得官家,可不能紧张了,一定要据理力争,这世间,邪不压正。”

  甘奇点着头往前去,心中的感动是不假的,这般场面,虽然是甘奇有意为之,但是真见得这般场面,实在让人感动不已,挤出两滴泪水的甘奇,说道:“在下何德何能呐,何德何能?”

  冯子鱼作揖一礼:“道坚兄不必如此,不必如此,同窗之谊比金还重,何况此事关乎家国社稷,皆是吾辈读书人应该做的。道坚兄之大义,更是吾辈读书人之榜样。”

  “多谢诸位,多谢诸位同!”甘奇忍痛流泪往皇城大门而入,大门被众多侍卫关闭起来。

  门外一千几百号学子,此时早已不似头前那么担心,脸上皆是带着胜利的喜悦,直达天听,便是胜利了。

  两伙学生,合在了一处,梨园春戏院来的学生,岂能错过这般好机会?皆是主动与太学生们攀谈,攀谈的话题自然也离不开甘奇,有人与孔子祥说道:“原道诸位是太学的大才,失敬失敬,未想甘先生竟然如此得人心,太学大才们也是如此有情有义,吾辈读书人能如此同仇敌忾,实乃一桩美谈,家国有望,社稷有望。”

  孔子祥也笑着答道:“道坚兄之才,连胡先生都赞不绝口,我等太学同窗,岂可坐视道坚兄受国贼欺辱?倒是你们,怎么也到得这东华门来了?”

  “诸位有所不知啊,今日先生本在梨园春的戏院里与我等讲学,讲的正事……哪知因为报纸文章之事,文彦博竟然派鹰犬走狗前来拿人,我等岂能让此贼得逞?便……哪知甘先生死也不愿独自离开,奈何奈何……我等唯有……”这人把事情过程一通说。

  孔子祥等人听得故事,一个个两眼含泪,五味杂陈。

  冯子鱼更是一声大呼:“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我自横刀向天笑,也唯有道坚兄能说出这般话语,不免让人想起昔日道坚兄提刀杀人之场景,实在教人佩服佩服,此乃舍生取义之勇也。”

  “提刀杀人?甘先生还提刀杀过人?还有此事?”

  “有,岂能没有?你们还记得去年的国舅大案吗……便是因为此事,开封府包待制还夸了道坚兄舍生取义,更把道坚兄收入了门下。”冯子鱼一通说。

  又见一众惊为天人的表情。

  满场一千几百号读书人,话题便也离不开甘奇了,这个说甘奇作了什么诗,作了什么词,写了什么文章,写得如何好。

  那个说甘奇交了什么友,做了什么事,办报纸亏了多少钱。

  又有人说甘奇出了什么大言,讲了什么课。

  互相交流,互相吹捧……着甘奇,其乐融融。

  进了皇城的甘奇,第二次见到慈眉善目的仁宗赵祯,拜见之后,仁慈的赵祯第一句话就是:“来人呐,把这枷锁去了。”

  小太监李宪里面左右招呼内侍们来解枷锁。

  甘奇却答:“陛下容禀,学生罪案嫌疑在身,若是不得清白,去了枷锁也是大罪一桩,到得府衙之中,更难脱得清白。”

  一旁的胡瑗连忙说道:“道坚,道坚,陛下当面,戴着枷锁,有碍观瞻,陛下自会与你主持公道。”

  胡瑗这么一劝,甘奇方才任凭一帮太监给自己解除枷锁。甘奇显然是故意这般做派,便是知道面前这个仁宗皇帝就吃这一套。

  赵祯能得“仁”这个谥号,可不是选谥号的官员阿谀奉承。从上古至今,历朝历代皇帝无数,能得“仁”字的,赵祯还是第一个,若是不说清明两朝,赵祯也是唯一一个能得“仁”字谥号的。

  一个皇帝谥号为“仁”,也是开了古今之先河,开了这个先河之后,元朝有了一个,明朝朱高炽也得了一个,清朝嘉庆帝也得了一个。

  赵祯能有多么仁?举几个例子就知道了。

  一个是蜀地曾经有一个读书人,不断给当时在蜀地的官员上书,劝说这些蜀地的官员割地自立,独立称王,这个异想天开的读书人,自然就被抓起来问罪了。这种事情,放在任何朝代,都是抄家灭族的大罪。但是宋仁宗知道了这件事情之后,反而下旨把这人给放了,说这人这般做派,就是想当官而已,反而还给这个唆使官员造反的读书人封了一个小官。

  还有一件事,那就是宋仁宗喜欢吃海鲜,但是从来不说,而是偷偷与自己的皇后说,让皇后时不时准备一点。皇后问他为何?他说一旦自己表现出喜欢吃海鲜,就怕官员们投他所好劳民伤财,逼迫渔民下海多捞海鲜。时不时在皇后这里吃上一口就行了。

  皇宫乃是禁地,百姓本是不能靠近的,倒是赵祯却能容忍小商小贩直接到皇宫门口摆摊卖东西,说这些小商小贩生活不易。

  这一类的事例,仁宗一朝,数不胜数。赵祯死的时候,天下缟素,全民悲痛。无数平头百姓,竟然都自发聚在宫门之外给赵祯烧纸,哭声震天。

  古往今来,能做到这个份上的皇帝,也就赵祯一个人了。这样的皇帝好不好?当真是好。好到也带来的许多负面问题,比如仁宗在朝的时候,法律几乎没有了多少约束力,杀人放火作奸犯科之人,数不胜数。

  但是也有正面的好处,宋朝民间真正开始繁荣起来,也是仁宗一朝。为什么?因为朝廷真正开始解除了高压姿态,宽松的户籍制度,宽松的法律制度,百姓可以到处乱走,商贾可以想做什么生意就做什么生意,甚至下海为商,福建之地,比如泉州,此时更是巨商云集,一船一船的瓷器丝绸往中东等地运去。

  后世说的一带一路,陆上的丝绸之路从汉唐就开始了,海上丝绸之路,却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的,历朝历代都有严格的海禁,其实宋朝也是有海禁的,但是如今也宽松了下来,甚至还导致此时的泉州,慢慢聚集了许多外国人,也就是色目人。外国人多到什么地步?多到都开始在泉州建教堂与清真寺了,各种教派都有,还互相打架。

  大宋朝的繁荣,其实就是民间商业的繁荣,民间商业的繁荣,就来自朝廷对民间管控的宽松。

  仁宗之仁,不是装出来的,是他心中真正有一颗菩萨心肠。多说一句,这种皇帝,放在大争之世,大概是成不了事情的。

  (这一章本来不准备这么写的,只因为近来总是有书友说皇帝不受胁迫,或者说主角不应该这么做,所以老祝把仁宗背景好好说一下,来解释主角为何在仁宗时期可以这么行事。而且许多人这么行事还能升官,其中例子可不止包拯,还比如说苏辙,苏辙还是直接喷仁宗皇帝本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