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元图书网 > 穿越小说 > 欧皇崛起 > 第1600章 家乡回避制度
  实际上,马林在殖民地搞的义务兵役制和后世的义务兵役制是不一样的。其区别就在于——普通民兵只训练火绳枪的射击和最简单的队列,不进行具体的战术训练。

  只有经过精挑细选的精锐,才会加入具体的战术和战阵的训练。甚至,那些被挑选出来的精锐,以后可能就要长期呆在军营里了,不再是普通百姓。

  为什么这么做呢?因为马林担心普通人太厉害,会导致殖民地的叛乱啊……

  所以,对于普通民兵,马林只让士兵们教他们用火绳枪射击,和最简单的队列。这样的人,就算拉上战场,也不过炮灰的命,不可能是精锐。

  还有就是,就算这些人火绳枪的射术练得再好也没用。因为,殖民地不产火药和铅弹!而且,马林也不允许殖民地自由贸易火药和铅弹,必须严控。

  如此一来,就算殖民地百姓手里有火绳枪,要是敢叛乱,马林只需切断火药和铅弹的供应,就能轻松化解他们的战斗力。

  没有了弹药,火绳枪是啥、那就是个烧火棍!

  所以,马林不会让人教殖民地的平民刺杀和搏击什么的,就教他们射击和简单的左右左右的队列训练。只要管好弹药,他们就翻不起浪花来。

  至于被挑选出来的精锐,他们会成为职业兵。然后,可能会调回本土服役。退役后,马林也不会允许他们返回原住地了。而是会赏赐他们庄园,甚至赏赐奴隶,给他们另外开辟新的居住地。

  反正,美洲别的没有,有的就是土地。安置精锐的退兵士兵,毫无问题。只要这帮人不和那帮老乡在一起,就算以后生了变故,也出不了啥事。

  什么?你说这些退伍兵会造反?别闹了,造反的都是赤脚的。马林让这些退伍兵当了小地主,他们吃撑了要去造反?而且,他们退役后,至少四十几岁了,没啥战斗力了。只要不放他们回乡,没有训练家乡小伙子的机会,就很难产生威胁。

  你真的想要回家乡?可以,回家乡继续当农奴。不想当农奴想当庄园主,就必须接受安排……

  除了避免退伍兵回乡外,马林还会在殖民地推行文官家乡回避的制度。其内容就是——官员不得在自己家乡任职,避免产生地方利益集团。

  到了明朝时期,甚至规定“南人官北,北人官南”,让文官们不能在自己家乡为官。

  这个政策,的确避免了地方土霸王官员的产生,比后世做得都好。但其中也有个问题,那就是——它只规定了文官不得在家乡任职,却忽略了小吏的回避问题。

  结果就是,地方土霸王官员被杜绝了,可府衙里的小吏,基本都是本地人。这些吏员们联合起来,竟然有架空外来的文官的能力。想要真正阻止地方乡土势力,其实需要整个工务员群体都要回避家乡……

  一般而言,恶霸势力什么的,上面肯定有本地乡土势力罩着,而恶霸肯定也是本地人。如果真能连普通工务员都回避家乡,扫黑什么的,不要太轻松哦。毕竟,你去外地工作,会护着那边的恶霸?无亲无故的,护毛啊?不整的话,自己还可能被连累;整死了,还能给自己添加政绩呢……

  ……

  当然了,马林不会真的将小吏也弄得回避家乡。为何?这是为了成本考虑。因为,若是让收入不高的小吏也回避家乡,那么,可能会引发很多问题。毕竟,这可不是后世交通发达的时代。让那么多吏员们背井离乡,问题很多,成本很高。而且,不熟悉地方环境的小吏,办事难度也大。

  举个简单例子,小吏要和村民打交道。结果,古代没有统一的普通话,只有方言。要是外地调来的小吏,不懂当地方言,交流都做不到,还谈什么办事情?所以,只有后世那般推广了普通话后,小吏才有去外地工作的可能。

  所以,马林对于殖民地,只会学习文官回避家乡制度,不会让小吏们也一起回避。至于文官被当地吏员们联合架空的问题,马林根本不在乎……

  为啥不在乎?因为官员和小吏不对付,北海国的统治反而更稳了。要是官员和小吏们在殖民地抱团,那么离叛乱就不远了……

  因此,官吏之间的内斗,马林是允许的。甚至,会高兴。当然,也不能斗太狠,免得耽误做事。

  所以,马林还会在殖民地安排间谍,监视殖民地动向。要是地方上斗争失控,本土会打板子的。最简单的,就是将文官调离,换一个人过去。

  当然,地方上吏员们要是势力过大,本土也会想办法调走几个,明升暗降,瓦解其团体的。

  ……

  同样的道理,军队也决不允许驻守家乡。因为,若是家乡的父老发动起义了,若是家乡子弟组成的军队,肯定不忍心开枪镇压。

  这个道理,马林前世在读《攻占巴士底狱》时就明白了。当时巴黎爆发大革命,结果巴黎守军拒绝开枪镇压,才让巴黎市民成功搞事情。

  要是换成外地人士兵驻守巴黎试试?啥?起义?又不是家乡父老,弟兄们,开火!

  当士兵和民众都是没啥关系的人后,士兵们镇压起来,就不会留情面了。毕竟,不是熟人,下手没有啥顾忌……就算双手沾满鲜血,退役后,那些士兵又不会留在当地了,不怕被报复……

  ……

  肯顿的建设,如火如荼。不过,莱尔顿指挥民众们在建房子的时候,却把中心区域给留了下来,留了好大一片地方。因为,这里要用来修建教堂。

  按照这个年代的欧洲惯例,教堂一般都要修在城中中心位置或其他显要的位置。而且,大城市的教堂,往往还会留下大片空地,作为教堂广场。

  不过,眼下莱尔顿手里只有200士兵和800壮丁,不可能有能力修建教堂,只能先修建老百姓居住的版筑土坯房了。

  至于城中心的教堂,包括打算修建在教堂边上的学校,只能等以后北海国大主教泰勒派出徒子徒孙抵达后,再召集一批工匠,前来修建教堂和学校了。

  毕竟,教堂在目前的欧洲,是顶级重要的建筑,绝不可能马马虎虎地用土坯房对付,起码得是砖石结构的。不然,就是对神的不尊重,要被绝罚的……

  当然,为了节约成本,除了部分重要的大教堂,一般村镇的教堂,马林是打算用红砖和水泥简单对付一下的。

  比如肯顿的教堂,因为这里不是什么大城市,肯定不会奢侈到全部用石头修建。所以,先在当地修一个土窑,然后烧出红砖。同时,从纽芬兰岛上科纳布鲁克的水泥厂弄点水泥来。用砖头砌墙,外面抹上水泥……

  然后,外面再用白色的石灰涂刷一遍,看起来洁白无瑕,一个简单的村镇教堂就完工了。而且,建筑质量也不会差。

  当然,这得等到北海国本土派来相关的传教士,也就是泰勒大主教的徒子徒孙什么的。然后,专业的建筑队才会被带过来。至于在那之前,莱尔顿还是老老实实带着老百姓们修建低成本但是很实用的土坯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