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元图书网 > 其他小说 > 华娱之黄金年代 > 第三百二十章 哪个是易青?
  下午再开会的时候,易青还准备缩在那个角落,结果被眼尖的王台长一眼给瞅见了,还没等他坐下,就被人给“请”到了前面。

  这是要把小爷拢在火上烤啊!

  屁股还没等粘上椅子,易青就感觉到周围飞过来一堆诧异的目光,立刻感觉头皮发麻。

  唉~~~~~~~~

  众人入场,还是一大帮人,端着茶水的,点着烟的,还有几个妇女躲在最后排偷偷的打毛活,顺便偷偷的交流心得。

  “王姐!你这个花是怎么织出来的,也教教我呗!”

  易青耳朵灵,听得清清楚楚,这会开着有什么意思,嘴上说着集思广益,可是到最后还不是领导怎么说就怎么干。

  这么一大帮人凑在一起唯一的作用就是,最后证明这件事是经过了民主讨论,大家一致同意后才决定的。

  “安静,都安静一下,下面咱们接着开会,还是请王台长来讲话!”

  会议室内瞬间安静下来,只剩下喝茶时的吸溜吸溜声,这水忒热了。

  王台长清了清嗓子,开口说道:“上午的时候,我已经~~~~~~~~~”

  记住网址m.luoqiuzww.

  又是长篇大论,易青听着犯困,他实在是不能理解,京台办个春晚,怎么就能和国际形势扯上关系,还以此为论点,大说特说的。

  没个卵用,干脆也就不听了。

  他莫名其妙的被冠上了一个晚会策划的职衔,哪怕是被抓壮丁,可既然都给抓住了,易青也就不想光是混个名头,总归要干点儿什么。

  如果让他从无到有策划一场晚会,而且是春晚这么大的命题,易青肯定做不好,不过不要紧,他前世看过那么多年春晚,一开始是期待着看,后来是边骂边看,可不管怎么看,每年到了那个时候,身体就跟不受控制一样,会老老实实的坐在电视机前,等着那几个主持人蹦出来说上一声:新年好!

  相信很多人都是这样,哪怕最厉害的嘴炮,每年看过春晚之后,骂的再凶,可还是每年不落的看,事实上,看春晚已经成为了一种习俗,就跟过年贴春联一样,没啥实际意义,可就是少不了。

  尽管后来对春晚存在各种争议,甚至废除春晚的声音也不停息,可实际上春晚已经成为了一种民俗。

  每年除夕,全世界的华人都以不同形式,在不同程度上关注中央电视台春晚。除夕,国内大多数家庭在家收视春晚。春节期间,海外华人春节集会,播放中央电视台春晚,或者它的录像,往往成为了一个必然节目。

  春晚作为亿万中国人,华人华侨们共同瞩目的电视节目,也见证了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史性巨变。

  比如当下,国人的生活水平仅处于刚刚解决温饱水平的地步,尚无余力去注重自身文化等其他方面的提升。

  因而,春晚作为覆盖面最广的电视节目,在春节这个特殊的时间段内可以说是家喻户晓,随着央视在1983年开启这个项目,除夕之夜全家共同看春晚就成了一个必备的项目。

  从此之后,看春晚就成了春节的习俗之一,而且春节有着守岁的习俗,春晚就成了一家人守岁过程中的娱乐方式之一,并且一家人看春节联欢晚会还能够促进彼此之间的关系。

  只是后来随着国人生活水平的提升,开始将目光投向更广阔的领域,春节假期就变得不仅仅是春节,还有假期。

  对于许多人而言,一些该有的拜年等春节活动还是可以有,但假期的放松特质也必须要有。

  而对于常年工作在一线的人而言,这个长假不仅仅是一起打打牌、摆摆龙门阵、看看春晚,更想要的是一种轻松自在的生活状态,差异化的需求很显然就分流了一部分春晚观众。

  除此之外,互联网传播的特性,也让春晚依靠央视这种“从一到多”的传播模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新生一代更愿意参与其中,而不愿意做一个被动的接受者。

  当然,从手机短信参与到后来的各种摇一摇、扫码等方式,春晚节目组也是煞费苦心,但效果却不甚理想。从一定程度上来讲,传统传播渠道的影响力正在衰退。

  而另一方面,经常会听到有人说“今年的春晚不好看,年味越来越淡了”。

  这其中,固然有人们注意力转移的因素,但春晚内容制作可能也是越来越不走心了。春节本来应该是一个团聚的节日,一个喜庆的节日,也是一个怀旧的节日。

  在节目设置上,本就应该围绕着这些主题来进行。但后来的春晚似乎越来越流行风了,请来一堆所谓的明星大腕来助阵,歌舞越来越多,传统的惹人乐不停的节目越来越少,简直就变成了一场场演唱会,而非全国各族人民共同欢庆的舞台。

  京台要办春晚的话,这些首先都是要避免的,就比如上午还会的时候,甚至有人提出把中央交响乐团请来,直接办一场音乐会。

  真要是这么干的话,易青就只有一句话:等着大年初一向全京城人民谢罪!

  至于还有人提出把芭蕾舞团请来跳天鹅湖,这个就更扯淡了,国内的都还没掰扯清楚,就打算带着观众走向世界,还欣赏老外所谓的高雅艺术,这不是开玩笑嘛。

  要是让易青来操办的话,他的想法就一个一一接地气!

  不搞那些玄乎乎的东西,什么交响乐,芭蕾舞的,通通闪到一边去,老子要弄就弄一个老百姓喜欢,爱看的春晚。

  当然了,这么大的平台,也不能光搞那些小玩意儿,毕竟这是春晚,哪怕是地方台的春晚,也得有它的文化象征意义。

  首先,春晚既要有对国富民安、国计民生等大事的关注,又要对家庭矛盾、养老、婚恋等柴米油盐的小事有所反映。既要表现人民过上好日子的幸福和愉悦,又要对守护边疆的战士、在工作岗位坚守的普通职工以及生活在边远地区的少数民族群众送去新春祝福。既要照顾中老年观众的文化趣味,又不能忘记小镇青年和广大乡村观众的欣赏习惯。毕竟,春晚本来就应该是一个带有全民色彩的文化舞台。

  其次,春晚还应该呈现出一种包容性和多元化的文化景观,不应该被搞成是整齐划一和自上而下的文化宣传,而是应当吸纳不同的表演风格和文化形式。

  例如,主流文化与通俗文化的结合,就像央视的春晚,人家从1984年就开始邀请港台的演艺明星参加春晚,这不仅推动港台流行文化在内地传播,而且实现了内地与港台的文化融合。再有就是高雅文化与群众文化的融汇,既有男高音等美声唱法、京剧、昆曲等国粹经典,也有娱乐演艺明星的成名曲,还要有出身草根等非职业达人们的才艺表演。还有就是民族文化、小众文化等的展示,央视后来每年春晚,少数民族舞蹈和歌曲是必不可少的节目,一些受到青年人欢迎的节目也会闪亮登场。

  总之,春晚就是个大杂烩,方方面面都要照顾到,不可能做的每个人都满意,别阳春白雪,也别下里巴人,但是得保证每个人都能在这锅大杂烩里面找到自己喜欢的那口菜。

  易青脑子里想着,手上就不由自主的开始在本子上写写画画,这笔和本都是上午开会前发的,本子前面已经被易青当成了稿纸,写满了的稿子,下午才算是真正发挥了它的作用。

  易青以前没搞过大型文艺演出,不过有着前世的诸多记忆,一点儿也不妨碍他照猫画虎,同时按照自己的理解,分时间段的将晚会每一个部分设计出来。

  开场自然是要热闹的歌舞表演,开门红就得热热闹闹,锣鼓喧天,鞭炮齐鸣,红旗招展,人山人海,说直白点儿就是炸台,一下子就把整个舞台炒热,让每个看这场演出的人瞧的第一眼就得有这种感觉。

  卧槽!过年啦!

  然后就是~~~~~~~

  易青正写着,突然听到有人在叫他的名字,下意识的抬起头,正好和王台长来了个对视,吓得手里的笔都差点儿掉地上。

  王台长还特含蓄的点了点头:“下面,让电视剧制作中心中心来的易青同志,也来谈一谈他的看法,请,小易同志!”

  这咋还点名了呢!?

  易青有点儿懵,会议室里的其他人也都在发懵。

  易青?

  易青是谁?

  哪个是易青?

  所有人在这一刻都集体做着同一个动作,东张西望,看来看去,瞧见一个陌生的面孔都要盯上好几秒钟。

  嘿!说的是不是你啊!?

  易青这边也有人在盯着,不是别人,正是李虹,眼神一个劲儿的在催促。

  王台叫你呢,赶紧的啊,屁股黏在凳子上了,赶紧给我站起来。

  易青知道今天这一劫是躲不过去了,尽管不情愿,可还是磨磨蹭蹭的站了起来。

  一瞬间,会议室内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了他一个人的身上。

  哎呀!小爷要被烤化啦!【本章节首发沧元图书网,请记住网址(https://Www.CangYuanTu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