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元图书网 > 穿越小说 > 宋胆 > 第43章 狼烟骤起
  赵维披着蓑衣与海娃穿过街巷。

  他发现,即使大雨如注,可新崖山的宋民们也并未闲下来。他们都穿着与赵维一样的粗布衣袍,在雨中忙碌着。

  这让赵维不由露出苦笑,新崖山已经有了中原市镇的风貌,但却无半点百姓生活该有烟火之气。

  说到底,这终究是一座兵城,每个人心中都住着一只猛兽。

  来到铁匠坊,赵维迈步而入,就见匠头徐良正领着人用精尺一点一点地量着当中一件事物。

  赵维上前一看,正是他心心念念的火炮。

  而徐良也看到了赵维,赶紧起身朝赵维猛一抱拳,“殿下在上、俺徐良不辱重托,终于做出来了!”

  “是啊!”

  赵维很是激动,用力拍了拍徐良的肩膀,眼睛就一刻都不曾离开地中间的铜炮。

  “终于做出来了!”

  那就是最原始的前装炮,尺寸也是赵维见过最小的。长度只有三尺,炮膛更是只有两尺多深。至于口径,则更是寒酸,两寸不到。

  但是,这已经是大宋匠人目前所能做出来的最大口径的铜炮了。

  而且,别看是简单到不能再简单,只是一根粗壮点的青铜管子。可做出这个管子所经历的艰辛,也只有这些匠人自己知道。

  起初,赵维依旧只是提了些想法。依照大宋“突火枪”为原型,将木质枪管换成铜的,再做的大一点,然后去掉握把,安上炮座,不就齐活了吗?

  匠人们也是这么想的,无非就是铸铜呗?无论失蜡法还是沙范对他们来说没有任何难度,甚至匠人们夸下海口,你想铸多大的炮他们都能弄出来!

  然而,实际操作起来可就不是那么回事儿了,当真是一波三折。

  事实上,第一门火炮的原型数月之前就完成了,比现在要大得多。

  用砂范建模,以铜水浇注几天就弄完了。

  赵维迫不及待的试炮,结果炸了。

  大口径的火炮,就意味着添药量的增大,结果直接把炮膛炸开了。还搭上了点火的一个铁匠,身陨其中。

  没办法,徐良继续铸炮,继续试。

  从减少装药量,到缩减口径,加厚膛壁,再到从炮膛的平整光滑上下工夫。

  两个月下来,虽然时有成功之处,但炸膛的情况就没断过。就算能正常打上几发,也用不久。

  这是熟铜浇筑的炮体强度不够,而这种强度不够不是说无法承受黑火药的爆炸威力,而是内膛太软!!

  徐良发现,每一次炸膛,大炮的内膛都有一个甚至几个大坑,那是炮弹撞出来的!

  说白了,这个时代的制造工艺,即使做出了炮,也无法把炮弹的尺寸做到完全的标准化,为了不至于塞不进去,炮弹总要比膛口小一圈,没法严丝合缝

  再加上炮弹也无法个个都做到绝对的球体,多少有些不规则。

  于是火药一炸,炮弹在炮膛里翻着个往出飞,难免撞到炮膛上,然后再反弹撞向另一边。即失去了精度,也对炮管的强度造成了极大的考验。

  那可是能把十几二十几斤重的炮弹抛出二里地的巨力啊铸铜炮管就算没被轰裂,也是一碰一个大坑!即使一次两次勉强把炮弹出去,十来发之后内膛就已经凹凸不平,没法用了,继续发射,就炸了

  搭上了好几个铁匠的命不说,弄的赵维也是心灰意冷,几近放弃。实在是这玩意看着简单,可实际造起来太难了。

  但徐良不干。

  他见过这玩意打出去的铅丸是什么样,那个威力,不是一窝蜂和别的火器能比的。

  如果火药师傅能做出那种内添火药的炮丸,威力更是不敢想。

  他是个认死理儿的憨直汉子,知道有了炮,装在海船上,那大宋就再也不怕元军的战舰了。

  于是跟赵维立了军令状,就算把他们这帮铁匠全搭进去,也得把炮给宁王造出去。

  于是,徐良继续苦思试尽了所有的办法。

  只能说,皇天不负有心人,一次偶然的机会,徐良在码头看见奇布查人的独木舟,就是那种整根大木从中间掏空做出来的小舟。

  小是小,但十分结实,极难损坏。

  呆看了半天的徐良猛一拍大腿,有如醍醐灌顶。

  癫狂大叫:“沙模不行,得掏炮膛!”

  说完,拔腿就往铁匠坊跑,一种最接近真相的铸炮之法终于在徐良脑中浮现。

  其实,徐良之前是被传统工艺给给困住了。本能地认为,做大炮和铸铜钟一个样儿,肯定是砂范铸造,从来没往别处想。

  受到独木舟的启发,这才顿悟,原来他从一开始就错了!!

  他可以把炮先铸成实心的。

  这样一来,就不用担心内膛在铸造的时候变形,可以随意锻打。

  等达到强度要求之后,再用钻子一点点的把炮膛掏出来。如果钻膛的工艺达标,炮膛会比铸造法更为平整。

  这样的好处就是,炮身一体没有一点瑕疵,而且经过锻造,熟铜变青铜!强度远胜以往。

  但问题来了,怎么能让掏出来的炮膛光滑笔直,既不会卡弹,又保证炮弹出膛的方向呢?

  徐良又陷入另一个难题。

  这几个月可以说没日没夜,试过无数种方法,更不知道钻坏了多少炮管。

  幸好有之前独木舟的经验,这回徐良不在炮上找问题,而是把工夫下在了掏炮膛的钻子上。

  终于研究出一种水车驱动的特制钻台,可以把炮身垂直固定在台子上,利用重力校准钻头精度的开膛之法。

  当赵维看到徐良造的那钻台之后,差点惊掉下巴。

  因为,那已经可以算得上是后世机床的原始雏形了。

  总之,在这样的艰难之下,徐良不负重托,大宋火炮终于问世。

  之前已经制成一门实验炮,打个半月,百发炮弹磨砺依旧坚固如初。而现在摆在众人面前的,则是可以上舰的正式版本。

  虽然有点寒酸,只有一米长,口径也小的可怜,挺多算得上是“小钢炮儿”。但却是大宋匠人的极限,更是十几条人命换回来的成果。

  “真是太不容易了!”赵维感叹着,

  徐良也是激动不以,“有了这种炮,咱们打回中原的日子,起码我徐良等得到!”

  “嗯!”赵维点头。

  赵宋最幸运的,或者说华夏五千年往复,最幸运的就是拥有那么一群最可爱的百姓。无论何时,皆以家国为大。

  让徐良带人去休息,等放晴之时,他亲自来试炮。

  出了铁匠坊,赵维便直奔码头。

  有了炮还不够,还要有承载火炮的船支才行。而新崖山船坞的第一艘实验船,也是今日下水。

  按理来说,在巴拿马落脚,前前后后不过九个多月,就算是造实验小船也没这么快。因为时间太短,连造船的木料都备不出来。

  实际则不然,因为新船是在原有福船的基础之上改装出来的。

  船工选择了一大一小两条福船拖入船厂,小船用来改装,大船则是直接拆解,只用船料。

  改装过程也不算繁复,所以才能九个月完工。

  工匠们将原有的福船硬帆拆掉,装上了从赵维画的黑珍珠号上得来的灵感设计出的新式软帆。

  这种结合了阿拉伯三角帆、欧式纵帆的新结构,不能使海船有更快的航速,甚至降低了灵活性,但却能适应更多变的风向。即使在逆风情况下,也可以航行。

  除了船帆,在船体方面,船工加宽了船体,使之更稳。而且将船底做的更尖,提高了吃水深度,更能适应极端天气。

  改装完成之后,赵维给这条有点四不像的原型舰起名叫“复兴号”。

  本来是想天气转好再下水试航,可是,海娃和船工都不同意。

  用船长老船工的话说,他们改新船,就是为这种大风大浪准备的。不至于像来时那般,只敢沿着海岸浅水航行,稍有风浪就得寻岛靠岸。也不至于本来可以两三个月就走完的渡洋之路,却整整飘泊了半年。

  赵维扭不过,只得任由复兴号在大雨中入水。由船厂的老把头亲自上阵,消失在怒涛之中。

  万幸,新船试航十分顺利。

  这归功于船工们精湛的造船技艺,和大宋本就高超的造船水平。

  而接下来,赵维似乎轻松不少,一边听张师父讲经,一边搜刮搜刮金银,一边享受难得的清闲。

  一切,都似乎往好的方向发展。

  祥兴三年,十一月初七。

  也就是大宋落脚美洲之后的一年,一件大事彻底打破了宋人的平静。

  清晨时分,海雾未散,位于西雅图哨站的宋卒正从托尔特克猎人手中接过馈赠,突然,一声突兀的牛角号响打破了黎明的平静。

  海面上,四艘东方独有的硬帆海船自北方破雾而来。

  哨卒大惊,本能的高呼,“敌袭!!”

  随后,烽火台上狼烟骤起,将信息传向南方

  ,【本章节首发沧元图书网,请记住网址(https://Www.CangYuanTu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