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处弼看着李义府那张一本正经的脸忍不住讶然出声。
“哎哟想不到这位年过半百的老许速度还挺快的嘛居然又订上了。”
“是啊下官也没有想到如今须发苍苍的许县丞在百忙之中。
居然还能够在这样忙碌的时节抽出时间来谈婚论嫁。”方才恪儿已经解释了这样一套铁炉子, 价格不过四百五十文钱。
但是却能够烧这种味道极大烟气又很熏人的泥碳。
而且取暖效果实在是令人眼前一亮。
李世民抄起了一旁的火钳挟起了一块表面很有光泽度的烟煤详端道。
“这泥碳我大唐数不胜数算得上是物美价廉之极。”
“可就是缺乏适合的炉具处弼贤侄朕都不知道的应该怎么夸你了”
听到了这话, 看到李世民投来来的赞许的目光程处弼腼腆地一笑凑上前道。
“叔叔若是觉得这玩意真能利国利民那小侄也就放心了。”
看到程处弼那副模样李世民差点就乐出声来哪里不明白这小子是在想啥。
呵呵一乐抚着长须道。
“嗯放心吧老夫何等样人但凡是为朝庭立功之士都定然不会亏待。”
“你放心吧老夫会好好斟酌一二回头就会让人把该给你的赏赐给你。”
“小侄多谢叔叔恩赏。”程处弼不由得大喜赶紧朝着英明神武的大唐皇帝陛下一礼。
不禁对跟前这位善解人意的李叔叔多了几分的好感自己就暂且考虑不到他坟头蹦的了。
那边的李绩干跪盘膝跌坐在铁炉子旁边美滋滋地活动了下脖子。
“陛下不得不说, 烧泥碳感觉的确是要比那碳炉子舒服。
就这么大的铁炉子, 整个屋子感觉都是暖和了不少倒真有一种温暖如春之感。”
阿史那杜尔深以为然地点了点头抹了把额头上冒出来的热汗难以置信地连连摇头。
“的确如此特别是在草原之上突厥人到了冬天的时候最是难熬。
若是也能够有这样的炉子那日子可就美多了。程三郎可真是了不得”
听到了他们的的夸奖赞许之词程处弼谦虚了几句之后。
伸手入怀将那份提前准备好的铁炉子制作说明包括图样交到了李世民的手中。
#####
让人去取来茶点一边品抿着那清肝明目还养生的菊花枸杞茶。
李世民仔细地翻看了一番程处弼交来的那些说明书和图样。
这才转身交给了身后边的赵昆让他着人去工部采办一批铁炉子运进宫来。
做完了这一切之后李世民这才一脸唏嘘地感慨道。
“这炉子果然是好东西老夫身为大唐天子宫中每到冬日所耗费的木碳、竹碳就是一个惊人的数目。”
“若是能够以泥碳代之不但暖和还能够节约宫中的用度。”
李绩赶紧放下了手中的茶碗朝着李世民恭敬地长施了一礼。
“陛下时刻不望天下黎庶真乃明君也。”
谷賕
李绩都拜了程处弼等人自然不敢怠慢纷纷拜倒朝着这位一心想要开创大唐盛世的君王恭敬致意。
“好了诸位都起来吧这算得了什么”
李世民虽然一脸志满意得但还是很谦虚地摆了摆手。
“朕虽天子希望我大唐能够长治久安可是大唐周边。
总是会有许多的居心叵测之徒见我大唐昌盛繁华贪我中原富庶总想咬上一口。”
“就像那高昌不过是个弹丸之国朕待他甚厚他却恩将仇报掠过边镇毁我稼穑。”
“朕决定去使斥责他若胆敢再犯那朕定要让他跟吐谷浑一样的下场。”
李绩抚着长须深以为然地点了点头。
“陛下言之有理不过高昌比之吐谷浑路途更为遥远且又深入西域若欲取之必先好好筹谋才是。”
程处弼顿时也反应了过来高昌国似乎应该就是在贞观年间因为反复在大唐与西突厥之间风骚的反复横跳。
最终把李世民这位大唐英主给击怒最终命大师武贲之师给干掉。
看李世民那副气的都快要七窍生烟的模样想必已经快要憋不住想要动手了。
就在程处弼胡思乱想的当口正好听到李绩正在跟李叔叔讨论着军需供给的问题。
因为想要前往高昌那就是深入西域而且还得防备西域诸国甚至是突厥人。
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大唐的兵马将会置身于危险。
这样一来就会导致军需的供给容易出现问题
“那就让将士们多携带一些口粮呗。”
作为一位准军事爱好者皆将门子弟听到了这样的事情程处弼忍不住插了嘴。
“多带口粮?你小子说得轻巧。”李绩忍不住瞪了程处弼一眼。
“将士们一般行军最多也就只能携带十天的口粮再多哪还有余力去背负军械甲具?”
听到了干粮这两字程处弼不禁好奇心大起。
“叔这将士吃的口粮都是些什么?”
“一天两升小米还有一些酱菜。”
“生的?”
李绩直接就乐了。
“废话不是生的难道我们还提前煮好怕是没两天将士们的口粮就全得馊掉。”
李世民看着若有所思的程处弼又看了一眼李绩这才笑眯眯地朝着程处弼问道。
“怎么了贤侄你怎么突然对于将士们的口粮起了兴致?”
程处弼挠了挠头皮道。“叔叔你不觉得咱们大唐将士的口粮会不会太单调了点。”
“而且还不光是单调的问题差不多三斤小米才能够满足将士们一天的需求。”
“如果说能够研发出既轻便又还能够充分满足将士们饮食需求的军粮。”
“让将士们原本只能携带的十天粮食变成二十天甚至于是一个月的粮食”
“程三郎你小子胡说八道什么?”李绩不由得鼓起了眼珠子。
“你知道不知道将士们一日吃不到两升米那就会饿肚子饿肚【本章节首发沧元图书网,请记住网址(https://Www.CangYuanTu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