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这些倒不是说花兰楠技术多强,直播间里的观众大多还是看她的脸,而不是垂钓技术。
但至少花兰楠是拥有扎实的垂钓基本功的。
别看李牧鱼是黑坑老板,也有钓鱼的爱好,但钓鱼技术都是野路子,就是看了一些视频自己瞎折磨的,实战技术谈不上高。尤其是这种竞技类的垂钓技巧,都是花兰楠传授,两人也常约着出去作钓,甚至参与几次垂钓比赛,李牧鱼如今的专业技巧大多是跟着她学来的。
虽然没有师徒之名,但说花兰楠是半个师傅也没错。这么想起来,昨晚对她的态度似乎生硬了点罢了,完成任务后再回去好好赔罪吧眼下还是把这里的任务搞定才好。
“不过流水作钓的问题也有很多,首先浮漂就站不起来,重铅到底信号不准,很难抓到准确信号。其次,商品饵料无法很好的应用,饵料入水就被冲散,往往使用活饵效果更好,不过活饵的诱鱼效果不佳。”花兰楠还曾这么对李牧鱼说过。
“信号不准确,但只要鱼个体够大,一口吞下就走,这个问题自然不存在。商品饵效果不佳,可以使用红虫作钓,诱鱼效果不好也没问题,总比呆在这一小时钓一两只的好。而且这里鲤鱼密度很大,未必不行。”李牧鱼自言自语的分析着。
眼看水面的浮漂还是纹丝不动,李牧鱼果断起身,从笨重的竿包里找出一支72米的长杆,这已经是里面最长的竿子。往背包里装上一些窝料,最后将鱼护里的鱼全转移到系统鱼护,将鱼护和抄网带上、冒着烈阳就轻装出发。
这是一次尝试,而且当太阳下山,还是要回到稳水区的。这样的垂钓方式,已经注定鲤鱼将很难成为准确搜索的目标鱼,带攻击性的鱼类在流水区会更活跃些,李牧鱼并未过分奢望能成功。
这路一直往上,有一条小溪从山涧流下,也是附近唯一能找到的流水区域。
此前这片区域并未被李牧鱼视作目标钓位,一来是因为流水的关系,二来却是附近有一条小道。
虽说打探钓位时半天没看到一个人,但既然有路,必然有人,李牧鱼不希望和这个时代的人接触。
一来是对未知和原始的畏惧,不知怎么和这个时代的人类交流接触。
二来更是担忧招惹麻烦导致垂钓任务失败,这24小时里的任务还是非常紧凑的。不,准确说现在只剩下15个小时,时间已经过去近半,目前的目标鱼获甚至不足400斤
不过眼下也必须冒险一试
所幸,当赶到钓位时,后面的林间小道四处无人。
赶紧来到水口准备作钓。
也算天公作美,岸边有树荫,不至于在烈阳之下爆嗮作钓,可没把钓伞带过来。用重铅试了试,水深也有一米多,勉强可以了而且也已经看到一些鱼群在流动水面活动的迹象。
不过水流颇为急促,浮漂根本就站不稳,想了想,干脆将浮漂摘下,拉开太空豆距离,直接使用滑铅钓法作钓,没有浮漂也可以通过绷紧鱼线看竿稍判断吃钩信号。
这样的作钓方法信号比较迟钝,遇到滑口鱼是不行的,这类狡猾的鱼能巧妙的吃了你的饵料而没发出很大的吃饵信号,吃光了红虫你也未必察觉。
但李唐的鲤鱼并不机警,甚至有些傻乎乎,或许是密度太大,加上这个时代的渔业手段比较原始,缺乏危机感吧而且他印象中隐隐约约记得,李唐因为帝皇姓氏谐音,百姓是不能吃鲤鱼的,或许正是如此才造成这洞庭湖的鲤鱼泛滥。
何况李牧鱼的目标鱼依然是大体型鲤鱼,这样的大物吃食,一口就闷下去,通过竿尖查看信号完全没问题。
不过这些终究只是理论,实践如何,一试才知。
打窝还是要打一些的,老俗话说得好,钓鱼不打窝、钓得也不多。不过因为是流水,诱鱼效果更好的细颗粒窝料遇水就会被冲走,只能使用粗颗粒类型饵料。
直接投入一袋玉米窝料,然后赶紧开始闷竿作钓。
挂的是红虫,使用胶圈固定,一团饵料直接十几条虫子,扔水里还是蠕动,既不会被急促水流冲散,诱鱼效果也不会太差。
“绝不能浪费下午这段时间。”李牧鱼可就指望这茬不要失败,这将成为这次任务是否完成的关键。
至少要在下午六点之前完成500斤鲤鱼的任务,也就是要在三小时内钓获至少100斤,这放在现代的野钓环境是绝无可能的。眼下能不能成,李牧鱼心里没有谱。
心里这么想着的同时,眼睛也紧紧盯着竿稍的动作。其实凭借手感就可以把握信号,眼睛上的动作更多只是聚精会神的表现。
鱼钩丢下水里已经有两分钟,手上依然没有任何震动反馈,因为是手持72米长杆作钓,对臂力的考验十分的大,不由得动了动竿子。
这一栋可不得了,随即竿稍就被一个凶猛的捕食拖入水中。
李牧鱼也迅速反应过来,果断扬竿
“中鱼”
竿子沉闷的拉力感让李牧鱼倍感振奋,这决不仅仅是中鱼的喜悦,而是为在酷热天气停口情况下另辟蹊径而且取得了成功的成就感。
一阵娴熟的溜鱼之后,鱼中鱼被拖出水面。
“鲶鱼怪不得吃食这么猛烈。”李牧鱼心里颇为失落,这鲶鱼虽说也有好几斤,干净的环境下生长出来的外形也十分漂亮,但不是今天的目标鱼。
赶紧猛拉上岸,尽快装钩续钓。
这一次,李牧鱼没有傻乎乎的守等,而是频频牵动水里的鱼钩,使用轻微的动作吸引鱼的注意。
这有一个专业的说法,叫做逗钓,常用于传统钓钓法。
但钓无定律,没有一成不变的钓法,根据环境、鱼情等等因素对钓法做出相应的调整,才能收获更多的鱼获。
这不,才逗了两下子,竿稍再一次被拉走。【本章节首发沧元图书网,请记住网址(https://Www.CangYuanTu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