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元图书网 > 修真小说 > 道长去哪了 > 第十八章 通海诏(为冲冲宝盟主加更)
  苦桑道人一见蒋小猪,当即洋洋得意:“小猪,赌约老夫我完成了,堵了丽水诏法司大门三天,我们接着来啊。”

  蒋小猪有点尴尬,嘿嘿笑了两声,就被苦桑道人拽着出门了:“走,咱们再去玩。”

  六位长老盯着蒋小猪眼神不善,但顾佐他们这些“外人”都在,还要维护苦桑道人身为帮主的威严,个个强忍着不快,把苦桑道人连送带轰的赶走了。

  苦桑道人还算没忘了正事,回头叮嘱道:“你们商议好了告诉老夫结果就可以,都行!”

  顾佐强忍着笑意进屋,带同原道长、刘玄机和通海帮六位长老商议章程。

  顾佐抛出来两个框架,任六位长老选择。

  其一,通海诏效仿黑山诏,在税赋、刑狱、战备等方面都比照和黑山诏的协议签署,稍有不同的是,鉴于当下形势,每年向怀仙馆缴纳灵石数额可以减少到两万,如果凑不足灵石,可以比照市价,用其他修行资源缴纳。

  其二,通海诏效仿永昌诏,全面并入南吴州,通海帮并入怀仙馆,作为怀仙馆分馆,地位与平泰山庄、香炉门等同。

  对于这两个方案,六位长老是倾向于第一个的,拥有比较大的自主权,同时也能保证辛苦建立的诏国依然存在。但其中的难处非常大,主要问题就是灵石。

  如果放在过去,区区两万灵石实在不是什么难事,两万贯而已,去各家拍卖行竞购就是了,要知道,他们以前的定额可是四万灵石。但如今形势不同了,两万灵石价值十多万贯,将来甚至有可能价值二十万贯,再加上朝廷那笔十万贯的税额,一年总共要缴纳三十万以上,这如何负担得起?

  其实,向怀仙馆缴纳多少税赋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他们快买不到灵石了。

  通海诏是有灵石储备的,数量还不少,年初时还有四万多,但几百号弟兄每天的消耗都不少,这半年下来,直接消耗了一万五千多,可购入量却只有两千多,而且越来越难买到。

  照这么下去,用不了一年,大家就得坐吃山空。灵石的紧缺就像一根套在脖子上的绳索,正在渐渐收紧,越来越紧,勒得人喘不过气来。

  现在唯一的指望,只有怀仙馆,可如果选择了相对自主的第一方案,人家怀仙馆凭什么给你灵石?

  左令诚等六位长老越是争论、越是思考,就越能理解永昌会为什么作出整体并入丽水派的决定,真的是没办法了!

  但要选择第二个方案,又很难割舍,这毕竟是大伙儿辛辛苦苦打拼的天下,是兄弟们相互依靠的家。

  商议到最后,六位长老的态度已经越来越趋向于效仿永昌会,成为怀仙馆的分馆,只是最后那一点对通海诏的依恋,让每个人都不愿去打破这最后一层窗户纸。

  在最后一次议事的时候,顾佐谈了他的想法:“各位的不舍,其实是念旧,念旧则表明各位都是重情义的好汉子,有你们加入,顾某深感荣幸,也更为放心。顾某可以承诺,若是通海帮并入怀仙馆,通海诏不会撤销,仍然保留,苦桑道人依旧是国主,诸位依旧是通海诏的主人,怀仙馆不做干涉。”

  左令诚等人对视一眼,各自缓缓点头,向顾佐道:“能给我等留下这个念想,哪怕只是个名分,弟兄们也深感恩德。”

  顾佐笑着继续:“今后的通海诏不会仅仅是个名分,我可以答应,通海郡城及周边一箭之地,赠予通海帮的所有四百二十六名弟兄,作为各位的私产,各位可以将你们的诏国继续建立于此。”

  六位长老都不敢相信,纷纷问:“馆主此言当真?”

  顾佐伸出一根手指:“有一个条件,今后的通海诏,每年要向怀仙馆缴税,一年五万贯,你们也知道,通海诏每年向朝廷缴纳十万贯,这笔钱,我可以帮你们付一半。”

  六位长老均点头认可,顾佐又道:“诏国之内,随你们做主,一如从前,南吴州长史府不干涉,怀仙馆总馆也不干涉。”

  有人问:“一箭之地是多远?”

  顾佐笑道:“你们出一个人,不拘是谁,任意挑一张弓,站在通海郡的城头上向外射一箭,射出多远就是多远。”

  左令诚等人当即欢呼起来,当场开始推举射手,射手自然非苦桑道人莫属,今后的通海诏有多大,就看苦桑道人的了。

  通海帮的长老们高兴,顾佐也很欣慰,这块大石头落地,怀仙馆控制的地盘就算是初步整合在一起了。

  通海诏的并入有两个好处,首先是一名元婴和六名金丹加入怀仙馆——尤其元婴的加入,令怀仙馆实力再上一层,且终于拥有了高端战力。目前从苦桑道人和左令诚等人的秉性看,暂时不用担心以下犯上、内部不靖。

  眼下的怀仙馆,整合各方依靠的是灵石,这是大势所趋,非少数心怀叵测者可以翻转。等将来怀仙馆继续壮大,这个问题也会慢慢不是问题。

  还有一个好处,就是为黑山诏的进一步融合提供了现成的解决之道,顾佐相信,黑山诏效仿永昌诏、通海诏的日子不会远了,一切就等闭关的国主段银生出关,无论段银生冲击元婴是否成功,黑山四部都必须直面这个问题。

  毕竟崇玄署在春秋典当行投放的灵石是不足以支撑一个诏国的,而且如春秋典当行这般,依靠小手段截流崇玄署投放的灵石,本身也担着风险,并非长久之计。

  接下来,顾佐要为年底上交朝廷的税赋做准备了。其中,黑山诏的三十万贯由他们自付,顾佐需要准备半个永昌诏的四万贯、南吴州的一万贯,以及替通海诏缴纳的十万贯,整整十五万贯。

  这笔钱于顾佐而言不是大事,早就准备好了,唯一的问题是,头三年的免税手续直到现在还没有办结。

  南六诏的春秋两赋,都是由剑南节度府代收后再转交户部的,政事堂豁免天下州郡税赋的诰令中,没有提南六诏,按惯例,南六诏参照剑南节度府执行,而节度府也于三月间下达过公函,要求各诏上报兽潮中的损失情况,这就是免税的前期手续。

  但已经过去半年,节度府的批文手续至今没落实下来,没有手续,这件事就没完结,之前的税赋没有完结,新一年的税钱自然就不能交上去,因此,这件事还需要再过问一下。

  于是顾佐又将原道长找了过来,和他商议今年春秋两赋的事宜。【本章节首发沧元图书网,请记住网址(https://Www.CangYuanTu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