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元图书网 > 都市小说 > 重生之农门娇女 > 第801章 唠家常
  林家人本来一直跪在地上,不曾说话也没有抬头,但这会儿老爷子却是忍不住了,他突然高声道,“陛下,草民林雄有话说。”

  林雄?林家老爷子?当初大越所有人都沉默,却只有他一个出头收留了姚老先生,奉养至今的农家老汉?

  不等明德帝应声,就有官员开口帮腔,“陛下,这事毕竟是林家蒙冤,请陛下准许林家人说几句吧。”

  “是啊,陛下,林家人一路顶风冒雪,千里而来,就是为了自辩,总要他们一家人澄清几句。”

  一时间足足有六七个官员开口,惹得三皇子皱了眉头,双眼微眯再次扫过林家众人,心里的厌恶又多了几分。就是这些刁民骗过潘奕那个蠢货,拿了他的书信做把柄。

  “有什么好说的,刁民的一面之词,根本不可信。”

  “三殿下这么说,那吴鹏等人的告发怎么就不是一面之词了?”

  眼见又要吵起来,明德帝示意万全喊了一声肃静,大殿里终于安静下来。他才说道,“林雄,你有什么话说?”

  老爷子闻声抬起头,跪的笔直,也让众人越发看清他花白的头发,古铜色的脸膛,这是典型的北地农人模样,坚韧朴实又倔强。

  果然,老爷子开口说出的话也不软和,“陛下,草民林雄十五岁征召进军营,戍守含山关五年,蛮人进犯之时,随着将军和兄弟们提刀上阵杀敌,摘下蛮人头颅二十一颗,换回一身刀箭之伤,还有半条残腿。幸好将军念草民忠诚,赏了一笔银钱,草民解甲归田之后,落脚北茅,娶亲生子。

  这些年,家中种田交了赋税,剩下结余不多,日子过得紧巴巴,吃不饱穿不暖,草民从来没有怨怪过。因为老汉知道陛下也不容易,我大越也不容易。

  草原那些蛮人,南边那些夷人,都时不时跑来骚扰,咱们大越也是旱灾水灾不断,能保证我们老百姓不被饿死,太平过日子,陛下和满朝大人们已经尽力了。我们不怨,只有感激。”

  明德帝和满朝文武本以为老爷子会哭诉,没想到他却说得如此诚恳,以至于所有人都沉默了,忍不住心酸叹气。

  即便朝中再有争斗,谁人都存了一些小心思,但大越是所有人生死固守的家园,谁又不盼着大越昌盛,百姓安居乐业呢?但边关不安宁,天灾不断,他们这些人高居朝堂之上,也是有心无力。

  如今听得百姓即便生活困苦,也不曾怨怪他们无能,这心头滋味真是复杂。

  林老爷子也是叹气,又道,“前几年,我家小孙女冬日里闹着要吃青菜,家里十二个小子就她一个闺女,自然多有疼宠,于是家里人就在春初时候把土地扣起来,撒了菜籽,盼着早些长出青菜,给小孙女解解馋,结果孙儿们调皮,扔了一把稻种。最后除了小青菜,还有稻苗长出来,草民的长子性子憨厚,就喜欢种地,见此就把稻苗好好养着,然后开了一小块水田,结果稻苗提早长了一个月才下地,秋日也早收割,躲过了霜冻和风雪。

  草民琢磨这是个好法子,第二年就又多开了一块水田,秋时还是收成不错,于是就教授给十里八乡的乡亲们,大伙儿也信得过草民一家,都跟着种了稻米。这稻米因为灌溉的是冷水,比南边的米更软糯,得了很多人的喜欢。

  北茅乡亲们于是开垦了更多水田,冷水米也就名声更大了。

  我家二儿子大江学的是木匠手艺,三儿子大河自小就在外边做学徒做生意,四儿子大山倒是喜好读书。所以,家里日子好过一些,就开了一个木匠铺子和一个点心铺子,还买了个大院子给乡亲们圈个地方卖青菜米粮等日用之物。

  大伙儿感激我们家里不藏私,教授大伙儿种稻,于是就愿意给我们家里的生意捧场儿,这生意也就赚了些银子。

  可后来,铺子里冬日点心很少,因为没有鸡蛋,我家就又想了一个办法…”

  老爷子说了很多,遇到不疾不徐,甚至伸手摸了摸腰上的烟袋锅儿,好似这会儿的朝堂就是村头大树下,而满朝文武和帝王也是村里的老兄弟们,大伙儿凑一起商量一下今年种什么,说说十里八村的大事小情。

  但他到底想起这里不能放肆,于是松开烟袋锅,转而敲了敲跪到麻木的腿。

  承德帝一辈子都关在皇宫里,虽说是天下至尊,却也同囚徒没什么分别,对于外边之事自然好奇之极。就是文武百官们也是第一次如此近距离听百姓说闲话儿,感觉实在新鲜。

  于是,有人就追问道,“母鸡怕寒,冬日本来就是不生蛋,你们家里又想什么法子了?”

  就是明德帝都说道,“平身说话吧。”

  “谢陛下,草民这腿有旧伤,跪久了实在挺不住。”

  老爷子也没诚惶诚恐推辞,憨笑着在孙女的搀扶之下站了起来。

  他也没迈关子,又道,“我们家里就琢磨啊,既然稻苗可以提前种,那鸡鸭自然也可以提前养啊。比如春日养鸡,秋日下蛋,没几日就要猫冬儿了。若是夏日养鸡,是不是就能冬日产蛋了。母鸡怕冷,给母鸡盖个暖棚子就成了呗。”

  “哦,原来如此,真是好办法。”

  “正是,虽然四季不能缩减或者增长,但这般利用时差倒是不错。”

  群臣们纷纷点头,都是夸赞林家人聪明。

  老爷子笑的有些得意,但也不惹人讨厌,反倒像一个小孩子用泥坯摔成的小玩具到了大人们的赞赏一般,让人见了也跟着心里欢喜。

  “就是这样,冬日时候,家里小鸡生蛋,卖去县城和府城价格翻了一番,我家点心铺子也有鸡蛋用了。后来乡亲们也都跑来跟着学,十里八乡的妇人们冬日都多了一个活计。

  春日种稻子,夏日孵化鸡雏,秋时收割卖米,冬日养鸡卖蛋。这么轮着下来,北茅的乡亲们一年足足多了二十几两的进项,日子可是好过太多了。

  草民就想着,大伙儿日子好了,银钱可不能花用在无用之处啊。正好我家大山考了秀才,做教书先生,草民就让他教授族里小子们读书学写算。有别的村子乡亲看到,也求到家里,要送孩子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