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元图书网 > 穿越小说 > 横扫晚清的无敌舰队 > 第三卷 大业卷 第二七八章 接管(二)
  虽然华东政*府并不害怕开什么国际会议,毕竟国际上的那一套,在旧时空里早就见惯了,现在华东政*府的体量,也不会害怕什么国际制裁,首先是国际社会还是一盘散沙,没有一个统一的国际组织,也没有一个公认的国际盟主,世界的主要国家本身也不是铁板一块,而是各怀鬼胎,根本组织不了一次全面的国际制裁;其次是现在的全球化分工还没有形成,以华东政*府目前拥有的领土、人口、资源,也完全可以支持自己内循环发展。

  但这也并不等于华东政*府可以任由日俄两国在国际社会中上窜下跳,卖力表演,如果两国真的组织起一场国际会议,无论最终的结果如何,都是对华东政*府在国际舆论中都是十分不利的,而且这也会让国内的清廷反对势力感到有力量支持,从而増加了他们对抗华东政*府的勇气,虽然这依然不可能阻止华东政*府的统一行动,但也能给华东政*府多制造一些麻烦。

  当然现在华东政*府在国际上也不是孤军奋战,不仅是自身己经有足够的份量和地位,而且在国际也结交了一批利益紧密的国家,因此也有足够的能力对日俄二国进行反击。

  于是华东政*府一方面在自己的新闻媒体上发表评论文章,严厉的反驳日俄二国的行为,指出华东政*府取代清廷,是历史的必然,大势所趋,是正义行为;另一方面也在与自己关系较好的国家,如德国、美国的新闻媒体上发表文章,指出清廷代表的是落后、野蛮,而华东政*府则代表文明、进步、开放,因此淸廷必然走向灭亡等等。

  而光绪代表清廷发布的退位声明,也是华东政*府舆论反击的重要一环,因为这不仅可以为华东政*府舆论反击提供足够的法理条件,也让其他支持华东政*府的国家提供了足够的理由,虽然谁都明白这份清帝退位声明的实质是怎么一回事。但在台面上是说不出来的。

  同时华东政*府也通过其他的渠道,向英法二国发出了警告,如果英法二国参加日俄主导的国际会议,所产生的后果将由两国自己负责。

  其实英法二国根本不想组织或参与这次讨论中国局势的国际会议,因为两国都十分清楚,这种国际会议只是对小国有用,而华东政*府虽然还不能算是一个正式的国家,但实力决不是一般的小国所能相比的,因此这种国际会议对华东政*府根本没有用,既使是会议中得出了不利于华东政*府决议,也是没有办法执行,除非是动用武力,迫使华东政*府接受会议的决议。

  但现在英法二国不可能对华东政*府采取武力行动的,而且即使是使用了武力,也未必有用,毕竟远东战争才结束不到两年,因此英法二国配合日俄二国的动作,只是想借机向华东政*府施压而己,但在华东政*府的严厉警告之下,英法二国也意识到偷机不成,于是明显低调了许多,虽然依然批评华东政*府的行动,但对组织讨论中国局势的国际会议,却不再回应。

  结果日俄二国闹了一圈之后,忽然发现英法美德奥意等世界强国,要么是对自己的提议不作回应,要么是意敷衍,根本没有配合的意图,也自觉得没趣,因为没有这几个国家的支持,国际会议根本就开不成,于是渐渐的也就消停了下来。

  当然这场国际舆论的笔墨官司也不是一时半会就结束了,而在这段时间内,北京的治理工作还在有条不紊的进行着,北京地区管理委员会在公布了光绪的退位声明之后,接下来就是处理各国驻北京的公使馆及领使馆区。

  在这个时空里,由于穿越者的介入,清廷在庚子国变中的损失,远比旧时空少得多,既没有向各国支付赔款,也没有让各国在中国内陆拥有驻军权,但穿越者和清廷毕竟并不是一条心,也没有完全主导清廷和各国之间的谈判,因此在清廷和各国的谈判中,还是丧失了一部份利益,首先是在北京内部成立使馆区,不受清廷的管辖,而且各国使馆均允许驻守200名士兵,保卫使馆的安全。

  使馆区是以东交民巷为主体,包括周边地区,东西总长度约1600余米,南北宽的900余米,合计约1.5平方公里,在区内总计有英国、法国、俄国、德国、美国、奥匈帝国、荷兰、比利时、意大利、葡萄牙、西班牙、秘鲁、墨西哥、古巴、日本等15个国家的使领馆。理论上可以驻军3000人,不过并不是所有国家都将200名士兵的名额,因此现在使馆区内的总计兵力约在2000左右,并且设立一名总指挥官,一但发生意外事件,由总指挥官全面指挥使馆区内的军队。现任的总指挥官是法国公使馆的武官尤尔根*米歇尔斯中校。

  另一个就是在京的各国侨民有清廷的司法豁免权,只有由使馆区的法庭对其审判,而清廷无权进行监审,同时外国教堂也明文规定等同于外交机构,受外交规则的保护。当然这些条件都是各国吸取了庚子国变的教训而设立。

  在华东政*府占领北京之前,各国公使就企图借谈判之机,保住自己在北京的这些利益,那知张之洞并没有上当,没有让各国公使参与谈判,就和华东政*府谈好了投降的协议。而各国的企图虽然失败,但依旧不甘心,于是在华东政*府占领北京之后,各国又联合向华东政*府发出外交照会,要求华东政*府承认使馆区的权利以及各国公民及教堂在北京的特权。

  华东政*府当然不可能接受这样的条件,不过这时华东政*府刚刚进驻北京,百废待新,要处理的事情太多,没有时间理各国公使馆的事情,因此采取了冷处理的办法,暂时不作理会,当然也没有动使馆区及教堂。

  等到数日之后,华东政*府基本控制了北京的局面之后,秦铮这才开始着手处理各国公使馆的事情,将各国驻清廷公使招集在一超,当众宣布,清廷现在己经正式灭亡,因此各国驻清公使的职责实际都己经到头了,而华东政*府和各国另有一套外交关系,也不承认各国驻北京公使馆的外交地位,于是正式通知各国驻清公使,现在他们不再是外交人员,也不受外交豁免权的保护。使馆区正式取消,华东政*府将派遣军队进驻使馆区内巡逻管理。

  而华东政*府暂时没有在北京设立外交机构的打算,因此各国驻清廷的外交人员要么撤离北京,要么以非外交人员的身份留在北京,但不在享受外交人员的待遇,而且原来的公使馆也要被摘牌,只能做为普通住育。而各国保护使馆的军队则必须撤离,否则华东政*府将予以抓捕。最后秦铮给各国驻清公使一个月的时间,来决定去留。

  华东政*府的这个决定,自然遭到了各国驻清公使的强烈抗议,由其是以俄国、日本的驻清公使表现由为激烈,英法两国的公使也十分激动,指责华东政*府的做法有违国际外交的原则。其实这个时候国际外交的规则是在1815年的维也纳会议上制定的,但规则制定得相对粗糙,并不细致,而且参加维也纳会议的都是欧洲国家,清廷虽然也接受了欧洲国家外交制度,但从来没有正式承认过维也纳会议。因此各国驻清公使的抗议对秦铮来说根本就没有什么用,表示这是华东政*府的决议,不容更改,希望各国驻清公使抓紧时间,决定自己的去留。

  而各国驻清公使闹了一会之后,也自觉没趣,何况这事边不是自己在这里闹就能解决的,归根到底还是要从国家层面上解决,因此只好都回去,向国内报告。

  随后各国也都纷纷通过驻青岛领事馆与华东政*府沟通联络,希望能够保住北京的使馆,那怕降级成领事馆的级别,也能够接受。但华东政*府去不为所动,再次强调,清廷己经灭亡了,从法理上说,各国驻清廷公使馆的使命也都到头,华东政*府目前并没有在北京设立外交机构的打算,虽然不排除以后会在北京设立外交机构,但在此各国驻清廷公使馆是理应被取消,即使是留下来,也只能以非外交人员的身份,但军队是必须撤离,这是没有一点商量的余地。

  交涉了几轮之后,德国和奥匈帝国首先宣布接受华东政*府的决议,撤回驻清廷公使及使馆人员、军队,但仍然在公使馆里留下一部份人员,看管房屋,等着华东政*府重新在北京设立外交机构。有了一个国家带头,就必然会有跟进的,何况己经有了两个,因此美国、意大利、比利时等国也都立刻跟进,接受了华东政*府的决议,撤回了外交人员和军队,但也与德国、奥匈帝国一样,留下一部份人员看管房屋。毕竟各国都清楚,以北京的规模、历史、政治效应,华东政*府迟早都会在北京设立外交机构,甚致是今后迁都到北京,也不是可能的事情。现在自然还是要在北京留下人员。【本章节首发沧元图书网,请记住网址(https://Www.CangYuanTu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