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元图书网 > 穿越小说 > 横扫晚清的无敌舰队 > 第三卷 大业卷 第一七四章 德国之行(六)
  在赴德留学生的问题上,华东也向德国提出十分详细的条件,总共分为五条:

  一、第一阶段留学生合作为期10年,每年华东向德国派出不少于300名留学生,在柏林设置华东留学生公寓,由华东驻德国领事馆下设留学生公寓管理小组负责,对所有华东派驻德国的留学生进行统一管理,公寓的租赁费用,以及留学生的生活费用均由华东承担。

  二、留学生到达德国之后,先入住留学生公寓,进行1年的语言、习惯及入学前的相关文化知识学习,并适当开设一些专业课程,由德国派遣教师授课,并编写相关教材,华东会派遣教员、翻译配合协助德方的工作。留学生公寓,每6个月进行一次考核,通过考核的学生可以由德国安排,进入大学学习,或参加德国大学的入学考试,获得进入大学学习的资格。而派驻德国的留学生入住公寓之后,时满1年后必须参加考核,2年内仍无法通过考核的学生,将被遣送回国。

  三、由德国安排入学的留学生,尽可能安排在柏林及周边地区的大学内就读,最好离柏林不超过8小时车程,在上大学期间,留学生都将安排在校内住读,并和其他德国学生混居。但在柏林及周边地区的学校就读的学生,每个月必须返回公寓一次,参加公寓组织的学习活动;在距离柏林超过8小时车程地区的学校就读的学生,在假期内必须返回公寓,参加公寓组织的学习活动,具体时间由公寓管理小组安排。

  四、留学生在大学所学的专业,按文理科28比例分配,即20%的留学生从事文科类专业课程学习,80%的留学生从事理科类专业课程学习;而理科类留学生又按37比例分配,30%从事基础研究类理科专业课程学习,70%从事应用类理科专业课程学习。

  五、学习期满之后,所有留学生的去向将由华东进行安排,如果希望留学生继续在校深造,或工作或参加科研课题等,则必需向领事馆提出申请协商,获得领事馆同意之后才能进行安排,而未经领事馆同意,任何学校、组织、企业、单位不得以任何名议擅自决定留学生的去向,或鼓动留学生不服从华东安排。同时华东有权对不服从管理、安排、命令的留学生采取强制措施。

  访德使团在出发之前,华东也对留学生的组织安排工作进行了认真的讨论,华东派遣赴德学生的初衷,当然是希望能在短时间内,获得一批掌握了现代知识的高素质人材,提高华东的整体素质,参与华东的现代化、工业化建设。

  不过这个想法虽然是很好,但俱体的操作起来,却不能大意,也不是简单的把人带到德国,往大学里一塞就可以什么事都不做,只等着在5年以后,收获到一批人材带回到国内去。在1872年到1875年间,清廷曾先后派出4批共120名幼年学生赴美国留学。尽管这批赴美国留学幼年学生最终除早亡、留美不归和埋没故里者外,大部份后来都不同的岗位上,为中国的现代化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其中詹天佑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但就整个留学计划而言,却是以彻底失败而告终,因为在这120名留学幼童中,只有詹天佑和欧阳庚二人顺利完成学业;容揆和谭耀勋抗拒被清廷召回,自行留在美国耶鲁大学完成学业;而李恩富和陆永泉则是被清廷召回后,又重新回到美国,才读完了耶鲁大学的学业。除此6人之外,其余有先期因不守纪律被遣返的9名、以及执意不归及病故者26名,剩余94人于1881年分三批被遣送回国,均未能完成学业。

  清廷的留童计划失败的原因很多,除了清廷自身的观念落后、保守之外,幼童在美国接受西方的教育,过美国式的生活,逐渐改变观念,也是一个重大的原因,留童的观念改变也是有好有坏,在留美期间,这些幼童有的换装西式服装,有的剪去辫子,参加各类体育活动,这到是无伤大雅;有的崇尚自然科学知识,对学习四书、五经等儒家经典失去了兴趣,有的接受自由、民主、平等之类的近代观点,也可以接受;但还有的幼童与美国的女孩约会,甚致信奉了基督教,这就属于有些出格了。

  华东当然不会像清廷那么保守,但留童计划失败的某些教训,还是值得借鉴的。华东当然要比清廷开明得多,什么穿西式服装、剪辫子在华东根本就不算事;而参加体育活动、崇尚自然科学知识、接受自由、民主、平等观点也是华东所提倡的,甚致是恋爱、信奉基督教,华东也不会明确反对,只要是不影响学业,当然也不会支持。

  但这个时代的中国社会,本质还是一个以小农经济为主的封建社会,仅仅只靠华东这5、6年的努力建设,能够改变的毕竟只是极小一部份。尽管这些学生大多是来自青岛、上海这两个目前华东现代化水平最高的城市,但他们仍然保留着十分清晰的传统记忆,何况随着留学计划的进展,华东也不可能只从青岛、上海选人,肯定会扩展到其他地区,而这些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更为落后,更为接近以小农经济为主的封建社会形态。而德国是这个时代世界现代化程度最高,科学最发达、工业化水平最高的国家之一,因此留学生到了德国之后,所见所闻,观念难免会受到巨大的冲击,也肯定会产生一些思想观念上的冲突。

  而且在旧时空里,中国人的智商、学习能力是公认全球最强的民族之一,只要给他们同样的学习环境,中国人的成就是决不会输给欧洲人的。而只要是人材,当然是在那里都会受到重视,因此当德国人发现在留学生中有天资聪颖的人物之后,也难免会起留为己用的想法。另外,也不能保证华东的敌对国家,如英国、法国会从中破坏,鼓动留学生背叛华东。

  尽管赴德留学的学生都是华东精心挑选,至少在政治上是比较可靠的,而且在留学期间,华东也会加强对留学生的思想教育,但毕竟都没有经受过什么重大的考验,谁都不敢保证在这些留学生中,有人会受到西方现代先进、丰富物资生活的诱惑,而选择背叛华东,因此自然必须要在事先做好充份的预防工作,以备不测之需。

  当然这并不表示华东会反对有天赋的留学生在完成学业之后,继续在德国深造,甚致是参与一些科研项目,但这些都必须是建立在由华东控制的前提条件下,简单来说就是,只有华东允许留学生在完成学业之后,继续在德国深造,参与科研项目,他们才能留下来,如果华东不允许,他们就只能乖乖的回家,没有半点讨价还价的余地。因为这些留学生的全部费用都是由华东承担的,因此华东有权决定这些留学生的去留命运,而现在华东可没有本钱替别的国家培养人材。

  另一方面,华东现在需要的是理工专业的人材,或者是基础研究类专业的人材,相反对文科、艺术之类的人材基本没有什么需求,因此留学的目地必须明确,华东是希望在5、6年之后,收获到一批能够投入到现代化建设中去的科学家、工程师,而不是一批只会耍笔杆子,高谈自由、民主、平等之类观点的所谓大师,毕竞在思想方面,元老们就足够用了。

  而德国对此到是十分配合,对华东提出的条件基本全盘接受。毕竟德国的大学教育十分发达,一年多收几百个留学生,根本没什么影响,而且多收留学生,还会增加收入,一名留学生所需的费用,要比一名德国大学生多出近一倍,这还不算前期一年过渡的费用。

  当然只赚这点小钱还是其次的,重要的这批留学生在学成归国之后,其中绝大部份人肯定会对德国有较大的好感,等这批人成长起来,掌握权力之后,必须会成为华东中的亲德派,这对德国来说,当然是极大的利好。不过德国也对华东提出了一个要求,就是要约束留学生,参与社会运动。华东也不会拒绝。

  当然,除了对德国的这五点条件之外,华东对留学生也有详细的管理制度,除了生活规则、加强留学生的思想教育之外,也包括对专业选择、恋爱、继续深造、留德等方面,都有十分明确的规定,另外在第一年的准备期内,还会组织学生进行一些参观、游览之类的活动,并且也鼓励留学生们参与体育运动,组织各种体育运动队伍,并和德国其他学校进行比赛。

  毕竞华东实行这个留学计划的本质,还是希望这批学生都能够成材,当然不会故意去限制留学生的行动、成长。制定这些规则规定,只是预防万一而已。【本章节首发沧元图书网,请记住网址(https://Www.CangYuanTu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