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百姓安静下来后,杜启提起一口气,高呼道“先说说罗言生刺史的事情,刚才本王对罗刺史说,本王相信他。”
“这是本王的一番肺腑之言,并不是什么敷衍的话语。”
“诸位乡亲,可以监督本王。”
“抛开所有的厉害关系,其实单说一件事,就说罗刺史爱民如子这一事情。料想,诸位乡亲都是认同的,不会有人说罗刺史不照拂百姓。”
杜启正色道“以罗刺史爱民的秉性,不可能派人刺杀本王。因为一旦这样,不论是成与不成,对伊州百姓都没有好处,甚至伊州立刻会陷入战火,所以罗刺史没有这个动机。”
罗言生听到后,心中感激。
不过当罗言生看到许多点头赞同的百姓,心中更是赞叹杜启厉害。
杜启这一手,堪称高明。
分明是利用罗言生来拉拢百姓,在百姓的面前继续刷好印象,让百姓认可杜启。
这是最简单爱屋及乌的道理。
百姓信任罗言生,认可罗言生,而如今罗言生归顺了杜启,杜启很信任罗言生,很器重罗言生,百姓连带着对杜启也会有好印象。
这是杜启再度阐述相信罗言生的意图。
反复利用此事。
杜启再度抬手下压,示意议论的百姓停下。他已经听到许多的百姓说话,都觉得他杜启不错的,这恰恰达到了杜启的目的。
杜启继续道“本王借着今天的这个机会,向诸位乡亲,说一说本王来伊州境内,如今执掌伊州,要做些什么事情。”
“相信,乡亲们也感兴趣。”
“为官一任,都有不同的施政方案。有的人施政严苛,有的人施政宽松,但不管这些人如何,本王到伊州来,只有一个目的,要让乡亲们过上好日子。”
杜启说了一个总的概论。
一番话说出来,虽说有许多的百姓点头,但实际上,杜启刚才的一番话,太过于大而化之,太过于笼统,也没有具体的利益好处,所以百姓的认可程度不高。
杜启却是一点都不焦急,继续道“第一件事,本王如今在伊吾县城内修建王府。接下来,不论是王府外,亦或是伊吾县、柔远县、纳职县的县衙外,都会设立一面鼓和一口信箱。”
“这面鼓,名为鸣冤鼓。”
“但凡有冤情的百姓,可以上前击鼓鸣冤。只要本王得到消息,便会立刻处置。而各县的县令,都必须要处理冤案。如果不处理,那便是渎职,可以直接罢免官职。”
“这口信箱,名为检举箱。”
“只要是官府县衙外,都会悬挂这一箱子。但凡是百姓受了冤屈,你们想要状告,却又不敢告状的人,都可以撰写书信,悄然把书信投入检举箱中。这一口箱子,只能投入书信,没有钥匙的人不能打开,会有专门的人负责开箱检查书信。”
杜启说话的声音很洪亮,掷地有声道“本王之所以这么安排,是要让整个伊州境内的百姓,有冤都能伸,不至于让恶人逍遥法外,不至于让贪官污吏逍遥法外。不论犯罪的是什么人,只要是犯罪,本王都会处置。”
这一番话下来,来迎接杜启的万千百姓,终于有了笑容。
许多人更点头赞许。
杜启的这一施政,的确是不错的。不管最后实施的如何,总归是好的。不过虽说有了一些反响,但百姓却不受太大的影响,毕竟这事儿对绝大多数的普通百姓来说,实际上还是有些遥远。
罗言生听到杜启的话,眼中却放光,心中激动不已。
因为他觉得杜启的安排精妙无比。
罗言生作为城主时,一直致力于打击违法乱纪的事情,这样的事情,终究是无法杜绝,而且罗言生精力有限,难以顾忌到方方面面。
杜启的做法,一方面是在贪官污吏和恶人的头顶,悬挂了一柄利剑,使得许多要作恶的人,以及要违法乱纪的官员,不敢随意胡来,毕竟随时可能被检举揭发。
另一方面,则是让百姓有了冤屈能有地方伸张。
杜启稍稍停顿,再度道“第二件事,自今日起,免除整个伊州境内百姓三年的农税,以及徭役。三年内,不会再有这样的事情。”
“好”
人群中,有了百姓叫好。
紧跟着,就有无数的百姓欢呼起来。
三年的农税和徭役,对普通的百姓来说,简直是上苍的恩赐一般。一个家庭一年的农税和服徭役,是不轻松的。如今杜启一到了伊州后,新官上任三把火,减免赋税,免除徭役,使得无数的百姓欢呼不已。
不过叫好声渐渐平息后,忽然有百姓举起手,高声道“平西王殿下,我有话说。”
说话的人,是一个身材清瘦,身着粗布麻衣,外罩一件棉袍,背脊略显佝偻,年近五十的人。他两鬓已经斑白,看起来颇为苍老。
因为他距离在前方比较近,所以他沙哑的话语,杜启听到了。
杜启说道“老丈有什么要说的”
老者高声道“平西王殿下,您免除了农税和徭役,小老儿和万千的乡亲都感激您。不过平西王殿下不收税,难道喝西北风吗会不会从其余的地方,再增加苛捐杂税,一样是收取更多赋税的。”
“哈哈哈”
杜启闻言却是大笑了起来。
老者道“殿下为什么发笑呢”
杜启解释道“本王之所以发笑,是因为你的担心,完全是没有必要的,是多余的。原因很简单,本王在大唐境内,是大唐首富,是钱最多的人,岂会在乎这一点区区赋税钱财而已。”
“我看在场的许多人,都穿着羽绒服,这是西域肃州贩卖过来的。”
“羽绒服生意,是本王的。”
“除此外,本王还有书店、酒楼、水泥厂等诸多的产业。”
杜启侃侃而谈道“在西域许多人喜欢喝茶,本王可以告诉你们。你们中绝大多数人喝的茶,不管是好茶,还是一般的茶,都出自本王麾下的产业。”
“钱财这一点,你们不必担心。”
“本王不在乎这一点赋税。”
“为什么要减免三年的农税和徭役,是为了让你们生活轻松一点,是为了让你们能积攒更多的钱,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过上幸福的日子。”
杜启继续道“这一点上,你们根本不需要担心。苛捐杂税这点小钱,本王看不上,所以不必担心。”
周遭百姓闻言,纷纷震惊。
他们没有想到杜启竟然是这么的有钱,产业如此的庞大。
他们也相信了杜启的话。
杜启脸上挂着笑容,他任凭百姓说话,好半响后,百姓又安静下来,杜启再度说道“本王来到伊州的第三件事,是要在伊州内开科取士。”【本章节首发沧元图书网,请记住网址(https://Www.CangYuanTuShu.Com)】